中粮可口可乐20年:加速成长,改变为安
2020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年,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但足以见证一家企业由小变强、日新月异的蜕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2000年4月14日,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成立,可口可乐中国正式开启了在华业务发展的新篇章,而此时中国的GDP已经较20年前翻了六倍以上。最近几年,随着轰轰烈烈的消费升级,国人开始追求健康和高品质生活,那些风味不够“到位”的、甚至颜值不够高的饮料产品,都慢慢被消费者所冷落。零度可口可乐、雪碧纤维+、魔爪、乔雅咖啡、水动乐等系列产品,则在市场蔚然成风。可以说,此时的中粮可口可乐,已随着经济深化改革与消费细化升级完成了一场精耕细作。
  市场先行步步为营
  清晰的战略规划,让中粮可口可乐逐渐走出了一条盘旋向上的漂亮曲线。从数据变化中,便可窥见一斑。
  第一步是市场增量。从2000年成立以来,中粮可口可乐短短6年便拥有5家装瓶厂;2010年,跻身可口可乐全球10大装瓶集团;2012年,销量突破6亿标箱;到2017年底,已经营了19个省级市场、覆盖了81%的国土面积和51%的中国大陆人口。
  第二步是业绩增量。2017年,中粮集团进行央企改革,将中粮可口可乐作为旗下唯一专业饮料平台,中粮可口可乐大股东中国食品同步进行业务调整,剥离了小包装油、酒品类等全部非饮料业务。当年,中粮可口可乐还与可口可乐中国和太古进行了装瓶厂交易,全年业绩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大放异彩。2018年,在没有一次性收益加成的情况下,大股东中国食品可持续性业务仍然实现了收入与净利润的双增长,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14%和23.32%。2019年,一路高歌猛进的中粮可口可乐更是迎来了10亿利润的好成绩。
  数字背后的生意经
  失败的企业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却各有各的不同。在中粮可口可乐身上,也独有一套方法论。
  对于快消品而言,说到底,谁能占领渠道,谁才能占领市场。中粮可口可乐实现业绩上扬的根本,在于对渠道建设深谙其道:一方面持续下沉,一方面做好细分。据中国食品刚刚发布的2019年报数据显示,中粮可口可乐的县城市场覆盖率已经增长到100%,客户数量增长到150+万家,并实现了三年10+万家的增长速度。渠道细分上,主推新品和高毛利产品的电商渠道收入增长率超过50%,便利店、小型超市等渠道收入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面对新零售的异军突起,目前,在越来越多的无人便利店、智能自贩机,也频频看到中粮可口可乐的身影。
  如果说渠道是脉络,那么推陈出新的产品就是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凭借分阶产品布局,中粮可口可乐以热饮新品类完胜冬季饮料淡季,以低热量、无糖系列抢滩了健康消费红利,实现18%的销量增长率,而功能型、高端产品则为其打开更大的增量市场。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中粮可口可乐及时开启了全面信息化、移动化、数字化的转型,及时响应业务和消费需求变化,为品牌数字化升级注入新动能,最终有效掌控终端市场。
  过去犹可忆,未来诚可期。20年间,中粮可口可乐不仅成为央企转型升级和国家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也通过不断打开的市场增量与业绩增量,大大提升了就业人数和纳税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今天,既是中粮可口可乐前20年的回顾时点,也是下一个10年的新起点。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中粮集团与可口可乐两家世界500强的卓越基因、不断求变的创新运维思维和迅速果断的行动力,中粮可口可乐必将继续加速成长,砥砺前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