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服输的创新明星
——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福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乃彰通讯员于涛王丹
2020年05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打实验室班长张福刚有个外号“张不服”。他是一名普通的车工,也是设计师,更是一名永不服输的“斗士”。
  凭着这些年不服输的狠劲儿,27年里,他始终奋战在工作一线,先后完成重大技术创新项目16项,申请4项专利,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逾2000万元,先后荣获威海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威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三等奖,并获得“威海市职工创新明星”、“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日前,记者在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打实验室里见到了张福刚。最近,他正在忙着申请一项世界性专利,目前,样机已组装完成,进入调试阶段,张福刚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期待着自己“孕育”了两年的宝贝早日诞生。
  这台机器名叫全自动磨嘴机床,说起它的研发过程,张福刚一下子来了精神头。“在我们厂,磨嘴工人的工作是比较辛苦的。一看手掌,工作时戴两副手套还能磨出茧子,那一准是磨嘴工人。”张福刚说,为了减轻工作强度,同时提高效能,他一直琢磨着如何用机器取代人工。但碍于机械固定数值不同、力矩大小带来的偏差等诸多技术难点,这项技术一直未能突破。
  两年前,张福刚偶然得知上海一家企业也在试图攻克这一难题,但最终失败。“张不服”骨子里不服输的血液又开始翻涌。
  “我再试试,就不信我不行!”,这股“不服”的劲头支撑着张福刚一“钻”就是两年。遇到瓶颈,他成宿成宿睡不着觉,想到好点子,立马起身,披着衣服、拿起本子记下来。七八月份最热的时候,技术改造正处在关键时候,连续一个多星期,张福刚泡在实验室里,汗水一次次打湿衣襟;一次不行,不气馁,换条路子再试……就这样,经过了8次推翻路子重头再来,“张不服”终于成功了。
  “原来每台机器要配一名工人,现在,一名工人可以同时兼顾3至6台机器。”张福刚自豪地说,眼下,公司计划将这一机器大批量运用,将为公司节省高额的人力成本。
  在公司的这些年,哪里有难啃的“骨头”,哪里就有“张不服”的身影。2015年5月,公司主要客户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公司新研发的一款带电锤功能的电钻产品面向全球招标。要求竞标商三个月内提交样品,样品通过测试后即可进入量产,该款产品年市场份额过千万元。
  这是一块大蛋糕,但是想吃到口却不容易。公司研发人员看着新品要求的技术参数,心里着实没底。短短的三个月,要完成样品的设计、试制、内测与改进,同时还要胜出国内外竞争同行,压力可想而知。
  “我带着我的班组上,坚决攻下‘山头’!”关键时刻,张福刚主动请缨,带领他的实打实验室迎难而上。 
  那段日子,张福刚白天和研发成员进行反复测试、改进、调试,晚上则与对方技术人员沟通交流,拿出改进意见,每天都要干到下半夜,困了就在公司宿舍里眯一会儿,第二天接着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0月,一个好消息从德国传来:山东威达的1713MV新型钻夹头在中、美、德等几个国家提交的样品中,以性能稳定、冲击力强、夹紧力足通过样品测试并且最终胜出,第二年初即可开始订单生产。
  “我再有几年就退休了,但是我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我要带着创新小组再创2至3个专利,为咱们‘中国制造’争光!”张福刚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