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养生书
2020年05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阿布

  自从2012年那场突如山倾般的大病袭来,陪伴我的有家人、朋友,还有书,其中包括健康养生、医学科普类图书。或自购或受赠,前前后后近五十本。我仿佛落水者抓到了救命稻草,贪婪地逐字逐句把它们研读了一遍或多遍,那如饥似渴的劲头,绝不亚于当年高考前的最后冲刺。
  俗话说,久病成医。作为资深且手不释卷的病人,我对这句话颇有同感。
  大病之前,我从未读过跟健康跟医学沾边的书籍。读这些书,是彻头彻尾的临时抱佛脚。那么,管用吗?
  在我看来,管用。更准确的表达是,尽管不乏“水货”,甚至粗制滥造、谬误百出的劣书伪书,但一些健康养生、医学科普类图书,书中的一些内容,的确管用,甚至管大用。
  其一,使我客观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路径和需注意的事项。这些内容,有的医生会讲,但大多或听不懂或语焉不详;有的则压根儿不讲。自学这些知识,并不是对医生不信任,而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几分理性、主动与从容,同时,更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多位主治大夫说过,跟我交流沟通很顺畅,这跟我的读书有很大关系。
  其二,使我燃起了与病魔抗争,最终与疾病安然共处的信心勇气智慧和弥足珍贵的慰藉与希望。有两本书让我受益良多,一是凌志军的《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一是田虚的《生命的微笑——与“癌中之王”共舞》。前者是新华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患肺癌晚期、脑转移。他认为,“我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从容地迎接死神降临,什么时候该坚定地寻找康复之路。视死如归固然可敬可佩,叩开康复之门却更困难也更可贵。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后者曾在省级新闻单位任记者、编辑,后离岗自由撰稿,患巨块型肝癌。他以智者之慧,求医不盲从,自信不偏执,行至水穷,坐看云起,把癌看作了“朋友”,与之“共舞”。他认识到,“身体,是一个非常忠厚、知恩必报的哥们。你吃好了(合理饮食),休息好了,用药了,他都能给你积极的反应,乃至以数倍、无量倍的回报。”
  其三,使我有了发泄情绪的物件儿。由于修养不够的缘故吧,久卧病榻、曾经命悬一线的我偶尔也会有烦躁恼怒的时候,怎么办?只有往地上摔书。撕书,当然舍不得。摔了之后,再捡起来,平整平整,又不影响阅读。曾经,有朋友问我:这书怎么看成这德行啊?我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我常想,人是万物之灵长,科学技术都已经发达到这地步了——天体力学、原子能、人工智能、互联网络,人体之外的学问似乎都是门儿清,可我们的生命科学、医药科学,我们对人类身体内部的研究怎么还有这么多的短板、误区乃至空白?小小的新冠病毒,就把这颗美丽的星球折腾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还有,这次疫情也警醒我们,必须加大对公众的科普力度,其中包括医学健康知识。假如我能早些学习那些常识,也就不必在病榻上临时抱佛脚了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