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肇政和《鲁冰花》,跨越一甲子的写作
2020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著名作家钟肇政于5月16日去世,享年96岁,他最流行的文学作品是《鲁冰花》。
  《鲁冰花》是很多80后“看过也哭过”的电影,影片结束时,天才小画家古阿明墓前燃烧的那张获奖证书痛灼着观众的心,当罗大佑用嘶哑的嗓音喊出“夜夜想起妈妈的话”时,观者早已泪湿衣襟。在电影人杨立国、吴念真的影视化改编下,原本干净、犀利又伤感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又被赋予了特有的细腻和清新。《鲁冰花》于1989年上映后,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记忆,它的片尾曲《鲁冰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后,更是传唱至今。
  《鲁冰花》是钟肇政1960年发表的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台湾社会开始转型,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在陈映真、刘国松等人的引领下呈现新活力;1963年琼瑶写出处女作《窗外》,通俗文学开始风靡;钟肇政等作家则把锐利的笔锋对准了社会真相面进行书写,在《鲁冰花》中,一个有着绘画天赋的乡村儿童的夭折,被放在了社会大背景中进行书写。鲁冰花在台湾方言中是路边花的谐音,古阿明和姐姐古茶妹两个孩子,在小小年龄就遭遇复杂的社会人情。因为贫穷,小小的肩膀担起了茶园里繁重的劳作,而因为大人社会的利欲熏心,古阿明的绘画天赋不被认可甚至被大力压制。
  在外来的美术代课老师郭云天的赏识与帮助下,古阿明拥有了三十六色彩笔,度过了快乐而又短暂的画画时光,天才少年用纯粹的童真画出了他眼中的美。然而面对有权有势的县议员、校长以及老师们共同的打压,郭云天小心翼翼地给古阿明争取各种展示他天赋的机会。最终因不适应学校环境,郭云天苍白无力地离开乡村,而陷入疾病的古阿明和他的天赋、梦想一起夭折。苍翠青山依旧很美,但童真破碎。
  小说中,钟肇政把强大的贫富差距、学校教育的功利化、校园当权者的堕落等社会问题揉进了古阿明短暂的生命中,编织成一曲童年挽歌。所以,当郭云天再一次归来看古阿明,见到的却是他的墓碑时,深深地冲击着故事中孩子们的心灵,县议员的女儿被光明唤醒,古茶妹也得到成长,观众陷入沉思。正如小说中所写:“光明:这儿并不缺少;但唯其有光明,相对地也就免不了有黑暗。光明与黑暗,原是永远同在的啊。”
  这个深刻又动人的故事在发表30年后被搬上银幕,成为与《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好哭”的电影,但它反映的社会问题不仅在当时非常直接、勇敢,放在今天来看依然会令人扼腕。
  《鲁冰花》是钟肇政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出版时他的写作已到了第十个年头。钟肇政1925年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七岁起“即被迫学习日语,到了进中学时,校内日常所用语言已全部是日语,迨至中学时代,读写不用说,连思考也全是日文”。因父亲工作和全家的迁居,他年少时求学经历异常曲折。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钟肇政如饥似渴地学习中文,从《千字文》、韩愈散文开始训练自己进入汉语思维与写作。钟肇政1949年进入台湾大学中文系读书,但因听力障碍无法适应大学而辍学,回龙潭乡下担任小学教师。妻子务农,钟肇政利用寒暑假开始练习写作。1951年发表处女作《婚后》之后,他正式开启了长达一个甲子的写作、翻译生涯。
  钟肇政一生笔耕不辍,留下逾2000万字作品,作为中国台湾史诗巨著创作的开创者,他的24部长篇小说中最具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是三组大河小说,即“浊流三部曲”(《浊流》《江山万里》《流云》)、“台湾人三部曲”(《沉沦》《沧溟行》《插天山之歌》)和“高山组曲”(《川中岛》《战火》)。因为作家本身就来自于最底层,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对形色各异、不同身份的底层人进行了描绘,比如长工、茶农、卖艺女人、底层警察和教师等,更有大部分作品刻画了抵抗日本统治等悲壮史诗性故事,抒发民族气节。这些作品让钟肇政成为中国台湾乡土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中坚作家。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台湾慢慢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钟肇政也深受世界经典作家的影响,他大量地阅读卢梭、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他痴迷歌德,不仅翻译了《歌德自传》,还以歌德的视角写出《歌德激情书》,用文学之笔编织了歌德一生回肠荡气的风流韵事,详细探究了歌德在多段不伦恋、忘年恋等感情中的状态。钟肇政还读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且翻译了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等作家的不少作品。
  除了作家与译者的身份外,伴随钟肇政写作身份的另一个身份是编辑。1965年,他开始杂志和图书的编辑、策划工作,策划了《本省籍作家作品选》《台湾省青年文学丛书》等,在当时异常活跃的文学创作氛围中,为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呐喊。钟肇政也像朱西甯、陈映真一代作家一样拥有提携新人的习惯和传统,经常让年轻的作家住到自己家中,进行创作上的交流指引。钟铁民、苏进强、吴锦发等人就是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走上作家之路的,而他的文学作品也对年轻一代写作者产生影响。
  文学的成就、翻译的建树以及在文坛的影响力,让钟肇政继“台湾文学之父”赖和之后,被冠以了“台湾文学之母”的名号。钟肇政文学中的客家写作、殖民写作、伤痕书写保留了民族、家族的历史记忆,成为无法抹杀的中国台湾本土作家。有学者曾写文章称,在文学史上,钟肇政的地位稳如磐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