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变身新景观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宁阳青川寺
2020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15日,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宁阳青川寺村,该村作为八仙桥街道青川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的行政村之一,有303户1237口人,耕地面积1450亩。2018年,青川寺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人均收入18960元。青川寺村结合八仙桥街道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如今,宁阳青川寺俨然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聂美风 倪方圆 张伟 张泽文
  变废为宝
千根旧电线杆变乡村新景观

  “这儿的景色真漂亮,蓝天、果园、小麦,怎么看都看不够。”来到这的每一个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通过青川寺村党支部书记刘诗山和村民们的努力,使得村里实现“五通、六有、六变化”,街通、坡通、路通、公交通、校车通。有公园、有花园、有花池、有灯塔、有广场、有健身器材。养鸡场变广场、养猪场变公园、下水道变花池、水塔变灯塔、旧学校变养老院、水泥路变沥青路。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街道青川寺村,点点滴滴,所见处处是景观。
  走进村里,干净宽敞的柏油马路、在路边小凉亭乘凉的村民,以及直通宁阳汽车站的公交车都能感觉到乡村的变化和村民们的努力。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村里崭新的凉亭花坛都是用报废电线杆做成的,还有废旧石料铺就的小道,就连道路边种植的绿植都是取自田野里的杂草。
  据悉,刘诗山借助创卫拆违的契机,低价收购了大量水泥砖块、草皮、电线杆、钢筋、石料等建筑材料,用50根旧电线杆建成了文化广场大舞台地基、100多根完成了沿街花池外侧垒砌、30多根用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前厦站柱;利用废石块建设了青川寺公园全部地面;用旧砖垒砌了15个花池、11个小花园以及十处微型绿地景观。这些取自村里的材料稍加改造,就成为了养眼的新景观,并且这些设计没有图纸,没有请专门的工人来建设,都是刘诗山指导村民自行施工完成。所有新景观的基础都来自于村里的“老物件”,像是老新接替,村里的历史文化却生生不息。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搞生态绿化,大多数村会选择栽种行道树,然而日常维护是个麻烦事,往往达不到效果。对此,青川寺村提出了“干平白干,余缺兑现”的理念,该村采用户户参与、人人出力、全民皆工的方式,发动全村都参与到村居各项建设中去,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群众的自觉性,降低了人员支出成本,实现了村居高度自治。在卫生环境方面,全村一个标准、奖罚一个尺子,户户有分工、人人有责任,发动每家每户栽植果树,结的果实全归个人所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村内绿化水平,另一反面提高了村民的种植和管理的积极性。对于果树的效益,在水平线上的,按照义务劳动计算,如果效益超出或低于水平线,采用少拿多给的方式,变相激发了村民参与的动力;取得了显著地效果,目前村内绿化已成型。
“三选”结合打造“三园一田”
土地流转“转”出村民好生活

  “我们村的土地已达到了百分之百流转,村民们足不出户,靠着土地流转的资金,农闲季节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平均每户的年收入可达上万元。”青川寺村党支部书记刘诗山说。
  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也得上去。结合村整体规划布局,青川寺村创新提出了“三选”的长效管理模式:“选人”即全部选择优秀大学生等新生力量承包村集体土地,用来搞种植业、搞投资、做项目;“选种”指选取核桃、美国樱桃、小麦良种等进行种植,增加村集体收入;“选地”指将果园、种植园中的土地合理划分,分区分片种植,协调作物习性。
  通过“三选”模式的推行,村民种植环境得到了规范,避免乱栽乱种,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川寺村突出种植结构调整,带动流转土地1200亩,形成了“三园一田”结构布局:东部果园、西部种植园、西南垂钓园、中部小麦良种繁育田,井然有序,生机盎然。
  纵观青川寺村的发展规划,思想上不保守、方法上不陈旧,勇于创新、紧跟形势。突出党性讲原则,突出为民讲方法,在青川文明片区起到了典型标杆作用。
不忘前辈展望未来
文化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川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借助现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红色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成为融合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使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前辈们的文化引领,使得全村300多户村民在疫情期间自发捐款,共筹得8万余元,这样的举动,足以体现村民们朴素的情怀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村委完善“四室一校”设施,建设了村文化大院、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重新全面硬化村内巷道,共计1000公里。并配套建设了下水道,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美化;在全村改建了200多个粪尿分离式卫生厕所,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启动了“改电、改水、改厕”工程,确保了村民用上了放心电、吃上了卫生水、用上了卫生厕所,他带领的川寺村确定为全市改厕试点村;对全村供电线路进行改造,成为全县第一个电器化村;购置了图书、各类运动健身设施;购置了投影仪、微机等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正在建设的惠民大舞台,可容纳500余群众观看节目表演;积极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加强村民自治,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该项活动已坚持了20余年,形成了民风淳朴、村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