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蔄氏宗谱》一书在嶅山村首发
2020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探究“蔄”字起源 弘扬优良家风
  本报文登6月16日讯 (记者 李伟) 6月12日,由蔄氏后人、国家年鉴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年鉴学会副会长蔄茂安教授历经20多年的研究编纂的《蔄氏宗谱》一书,在文登区张家产镇嶅山村首发。
  蔄氏一族,姓氏独特,“蔄”为造字作姓。
  中华民族多达数万个姓氏中,绝大多数是以现有的汉字作姓,造字为姓极为罕见,而“蔄”姓却是造字作姓的稀有姓氏中的一员,少有字典刊登。
  清代《蔄氏家谱》记载:蔄氏一族明初从云南迁入。很长一段时间里,居住在张家产镇嶅山村的蔄氏族人都认为自己祖先的从云南迁来的。可是,我国明代并未设“云南省”,那时当地叫“滇”或“大理”, 蔄氏一族究竟从哪里来,蔄字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为了弄清蔄氏从何而来,蔄茂安教授克服重重困难,自费前往蔄氏族人主要聚居地河北、河南、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地寻访,实地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他还多次赴国家和辽宁省图书馆以及收藏古书最多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辞书中寻觅,获取准确信息,并最终厘清蔄字与蔄姓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蔄”字最早见于三国曹魏所出辞书《埤仓》,这部大型辞书记述:“蔄,姓也”。宋代的《广韵》和《集韵》、明代的《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等古代历朝出版的16部辞书均收录“蔄”字,并标注仅作姓用。综合考证表明,蔄氏先祖始自东汉末年,将清代《蔄氏家谱》所记蔄氏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年。如今,“蔄”字,作为39个专作姓用的字之一被收入《汉语大词典》。
  可是为什么清代《蔄氏家谱》记载:蔄氏一族明初从云南迁入呢?蔄茂安同志经过多方查证证明,清代《蔄氏家谱》所记“云南”,实为山西省洪桐县大槐树村。因那里地处辽代所设“幽云十六州”的南部,当地俗称其为“小云南”,所以清代《蔄氏家谱》记载明初从云南迁入。
  目前,蔄氏家族在全国主要有4个聚居区,我区张家产镇嶅山村是蔄氏后裔的主要聚居地,约有800多人;河北滦平约260人;黑龙江七台河约100多人;散居辽宁各地的蔄氏后裔约200人。
  在首发仪式现场,张家产镇嶅山村党支部书记蔄辉涛说:“感谢蔄茂安教授的倾心付出,《蔄氏宗谱》的出版将成为弘扬优良家风,传承蔄氏文化的生动教材。村‘两委’班子将以此次《宗谱》发行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村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和带领百姓齐心协力谋发展,万众一心奔小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