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体育名城”需要跨越式发展
2020年06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CBA的复赛,带给青岛体育又一次发展机遇。新华社发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CBA(中国篮球职业联赛)作为国内第一个复摆的职业联赛率先开赛。青岛和东莞作为两大赛区承办地,成为CBA复赛的直接受益者。事实上,即便在体育服务产业全面紧急刹车的抗疫紧要关口,以城市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体,也从不曾放慢“体育名城”的竞速步伐。当城市越来越注重开放程度和活力指数,“体育名城”建设已然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竞技场。
  虽然具体的表述模式不一,翻看一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城市发展规划不难发现,“体育”作为康养这一新兴重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和城市幸福指数的显性载体,已经被普遍列为城市发展的关键主题之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石念军 

如何定义“体育名城”
  何谓体育名城?业界普遍认为,定义一座“体育名城”,应该涵盖以下几个维度:一是体育赛事丰富,二是场馆设施优良,三是体育产业发达,四是群众体育活跃,五是特色项目突出。对比这五项指标,应该说,各个城市都在全力竞速,不甘人后。比如淄博,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举行了首届城市马拉松运营项目的招标采购。尽管受制于防疫要求,赛事能否如期举办仍然存疑,当地“只争朝夕”的态度实属可贵。还有日照,一边防疫一边施工,在夏天到来之际建成万平口儿童运动乐园,作为亲子惠民项目向市民游客开放,显示出当地着力建设滨海体育小镇“活力之城”的决心与睿智。
体育赛事是城市名片
  体育展示城市活力内涵,也展现城市管理水平。其实,打造体育名城,展现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外向度、加速双招双引、拉动区域经济,不仅是国外一些体育小镇崛起的经验路径,在国内也早有验证。最典型的就是上海,作为世界知名的大都市,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就着力整合资源,以政府公共投入为主体引进F1方程式赛车、网球大师赛等全球头部赛事资源,外树形象内促发展助力城市升级。如今,世界级的赛事品牌已经成为展现上海城市活力的亮丽名片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魅力请柬。
  对比而言,作为省域经济双引擎的济南、青岛双城,同样曾经受益于承办高水平赛事的跨越式发展机遇,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青岛,借承办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东风,为城市留下了一座永远凝聚奥运精神的奥帆基地。济南,作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会场,借助一场空前绝后的全运会拓展了城市发展的崭新一翼——奥体片区,更不用说以场馆为代表的体育公共设施的跨越升级和完善。至今,两个城市仍在享受两场高级别赛事的丰厚成果。显然,当“体育名城”建设掀起新一轮的热潮,这种以承办高级别赛事为契机、打开跨越式发展窗口的思路,仍然是最为有效的路径。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成都,公开数据显示,这个明确提出“打造世界赛事之都”的西南中心城市,仅2019年就高效成功地申办2021年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亚洲杯、2025年世运会等赛事。成都在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中由89位跃升至28位,进入全国前三。与之同步提升的,有城市公共设施的加速完善,也有市民切身的获得感。深圳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体育名城”需要事件驱动
  以城办赛,以赛兴城。跟诸多品牌的崛起之路类似,建设“体育名城”需要体育文化积淀,也需要“事件驱动”。而高级别、高水平的赛事,就是这样的“事件”,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与窗口。比如北京奥运会不仅加速了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综合发展,而且展现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全面成果。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一场赛事赋能一个城市、一场赛事带动一个区域的案例颇为多见。
  当然,坚持寻求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并不是好高骛远。所谓“以城办赛”,就是以城市的阶段性发展成果为基础,量力而行;“以赛兴城”,就是以承办赛事为契机,为城市的阶段性发展注入加速度。这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的理念、智慧与魄力,而且需要产业基础、资本运作和政策配套等全要素资源的协同配置和融合驱动。
  时下,文化、旅游、体育、园林、康养、会展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之路。相信在今后,随着区域城市实力的不断提升,类似济南承办2021世俱杯(暂已延期)、青岛承办2023亚洲杯等高级别的驱动性事件定会高频出现,为我们呈现更多“以城办赛、以赛兴城”的跨越式发展案例,为我们带来体育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更多体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