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恶俗直播,约谈需要“硬”起来
2020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来应该起到震慑作用的约谈,在某些直播平台眼中,却变成了“闲谈”。由于缺少有力的追责,约谈监督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本报评论员 朱文龙

  近日,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态进行全面巡查,10家网络直播平台存在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问题,被依法约谈处置。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亿,较2018年底增长1.63亿,占网民整体的62%。就在直播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庸俗甚至低俗的内容也开始在网络上泛滥。在此次巡查中发现,有的直播平台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任由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行为恶劣,通过“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动作等方式吸引用户进行高额打赏,甚至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
  这些低俗庸俗的内容,在污染网络空间、向社会传播不良价值观的同时,还会引发“劣币驱除良币”现象,优质的直播内容将会被逐步赶出市场,长远来看,不利于直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乱象进行整治。此番由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牵头对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巡查,可以说非常及时,也很有针对性,既惩戒了违法违规者,又警示了其他平台,有力地促进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被约谈之后,许多直播平台表示,将会严格落实约谈要求,对照问题彻底进行有效整改。目前,许多直播平台App,在明显位置注明了“认真整改中”。但也需要看到,本来应该起到震慑作用的约谈,在某些直播平台眼中,却变成了“闲谈”。整治低俗庸俗内容,固然离不开企业的自律,但是过往的事实已经多次证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约束,这些承诺终会变成“镜花水月”。事实上,类似的约谈,有关部门组织了不止一次。如在2018年,“斗鱼直播”“虎牙直播”便因平台存在着种种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和不良风气的现象而被约谈整改。但约谈之后,这些直播平台仍是我行我素,低俗庸俗内容仍屡禁不止。此次整改之后,是否能彻底杜绝恶俗直播,我们拭目以待。
  一些直播平台之所以屡教不改,关键就在于“利益”二字。低俗庸俗的内容,瞄准的是人性的弱点,看客为了满足低俗乐趣,往往会向主播疯狂打赏。借此,直播平台在获得了流量的同时,赚得了不少利润。而与此同时,我国直播行业尚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对于低俗庸俗内容的泛滥,尚没有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直播平台出现“罔顾企业主体责任”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在过去的约谈中,相关部门的措辞不可谓不严厉,直播平台的道歉不可谓不诚恳,但事后,由于缺少有力的追责,约谈监督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也难以给直播平台带来压力。
  有鉴于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做好约谈之后的“文章”。一方面,要提高平台的违法成本,倒逼其重视直播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对直播平台做好常态化监管,确保直播平台的承诺落实到位,取得看得见的实效。对于多次警告仍屡教不改的直播平台,轻则对其“亮黄牌”,实施经济重罚;重则对其“亮红牌”,取消其业务准入资格,永远限制进入。唯有如此,网络环境方能天朗气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