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日照答卷
——写在第30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
2020年06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第30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看似熟悉的字里行间,饱含着非同一般的寓意:生态文明与机构改革的视野下,土地资源管理重心始终没有变,但是站位更高远,内涵更丰富,责任也更重大了。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大国土”理念,赋予了耕地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更为深刻的时代要义。
  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围绕履行“两统一”职责,着力推进国土空间的规划编制和用途管制,着力抓好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构建起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新格局,确保各项工作高起点起步、高质量发展,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机构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聚焦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规划是城市的“成长坐标”,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站在什么高度科学规划,按照什么标准科学发展,直接影响到日照城市发展的未来。
  “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市委、市政府为日照发展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点定位做好规划工作。
  “规划有高度体现在树立超前规划思维,以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城市为目标,深入分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立足日照市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充分发挥港产城海一体化多元发展优势,深化城市发展研究,不断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日照市正在推进新一版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初步成果。
  从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入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衔接各类规划,牢固树立城乡一体的理念,通过“多规合一”,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适时调整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一张蓝图建城市”。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出台《日照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积极开展“三区三线”评估调整,基本完成生态红线的评估调整工作。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委派50名驻镇规划师,确定2302名镇村联络员,负责村庄规划指导、协调,完成了55个试点村庄的规划编制和2147个村庄的分类工作。不断健全规划体系,编制了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综合交通、有轨电车线网等5个专业专项规划。
  突出城市特色,也是城市规划有高度的重要体现。结合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不断完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建立贯穿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城市设计制度,瞄准“五城同创”战略,利用城市设计引导项目精准化建设,扎实推动中央活力区、青岛路沿线等29个重点区块的城市设计。日照市城市设计工作已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精准化的工作机制和经验,顺利完成了国家试点工作。日照中央活力区入选2019年度全省唯一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聚焦节约集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既要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又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现状,日照市如何破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需求的矛盾?
  “近年来,日照市共组织上报各类建设用地1.3万余公顷,保障了160多个省、市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供需矛盾,该局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服务经济社会用地需求。
  ——充分把握“要素跟着项目走”内涵。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用地保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重点交通设施项目报批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近年来,先后核减项目用地指标1200公顷,腾退旧城、旧村及城中村土地2000公顷,发展地下空间150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建设土地1600余公顷;全力打造8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项目,完成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验收项目32个,节余周转指标265.2公顷;亿元GDP产出耗地率由49.8公顷下降到41.9公顷,实现了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牢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全市现有耕地23.8万公顷、基本农田19.7万公顷。2019年以来投入资金2.9亿元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整治项目19个,总建设规模6214公顷,新增耕地994公顷,连续23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摸清“家底”,才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空间。日照市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摸清了全市自然资源家底;大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依托海洋院士工作站,积极开展海洋地理信息测绘研究与开发,解决了数据认定方法、基础数据不一的问题,为编制各类规划提供了准确数据,为保障城镇化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要提供了可靠依据。
聚焦便民利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政治任务,以“精简、便民、高效”为基本原则,大力推行流程再造,深入开展效能建设,着力推进作风转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精简——创新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落实<日照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推行容缺受理、三方会审和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规划许可的办理时间。围绕“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好”要求,将20项行政许可事项、6项行政确认事项、27项其他权力事项、4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次办好”范畴。
  便民——开展为民服务标准化工程,创新不动产“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和预告预抵押“两进”模式,实现了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率先完成日照市不动产登记“3440”改革目标;日照市不动产登记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被确定为全国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高效——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大力推行项目模拟审批、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豁免项目清单,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和选址意见书进行整合办理。2019年出具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82项,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214件933公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355项1300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核实125项432万平方米。
  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平台先后转载报道日照市不动产登记经验做法;自然资源部、省政府办公厅、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在全国和全省推广日照市不动产登记典型经验做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以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情”为标准,以群众的实际体验和评价为导向,做“最多跑一次”的减法,做提升服务的加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让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满足感。
聚焦生态保护,深入践行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践行“两山”论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生态是日照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日照最靓的品牌。日照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四级“林长制”,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成立市林长制办公室,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林长,确定市级林长9名、区县级林长114名。新一轮林水会战以来,大力实施林水会战十大绿化工程,实施重点工程156项,截至目前完成造林2.3万公顷,新发展千亩以上生态林25处。扎实推进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设立监测点145个,监测覆盖率达100%,防治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制定湿地保护修复方案,湿地保护面积达到2.5万余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4.8%。创新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开发式治理新模式,完成废弃矿山治理120处,面积600余公顷。2019年10月,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培训班在日照市成功举办,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
  “国家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也是打响日照市‘绿色生态牌’的重要抓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优质的海岸线,日照市设立了沿海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被国家海洋局批复为国家级海洋公园;五莲山-九仙山地质公园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河山地质公园通过省级验收;截至目前,共开发建设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9处、湿地公园13处,其中日照傅疃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验收,有效推进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
  土地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梦想。我们要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聚力攻坚,着力发挥规划管控引领作用,切实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有效增加资源高效供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和生态保障。 (郑笃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