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首次系统修订出版
百年前的识字课本,如今魅力不减
2020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 [清]刘树屏 编撰 [清]吴子城 绘 余世存 胡赳赳 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澄衷蒙学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曾是国民必备宝典
许多大咖靠它识字

  弄明白《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本啥书,得先把书名分成“澄衷蒙学堂”和“字课图说”两段来看。
  叶澄衷是受西风东渐影响的民族资本家,晚年深感幼年贫困辍学的痛苦,立志兴办教育。1899年,他在上海捐地29亩、出资10万两银子,计划建一所不同于传统私塾教育的新式学堂。
  这年10月,叶澄衷因病去世,长子叶贻鉴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捐款资助并监督学堂的建设。为了表示纪念,这所儿童启蒙学堂就命名为“澄衷蒙学堂”。
  1901年,澄衷蒙学堂正式建成,不收学费,免费提供午餐和课业用品。该校是现今上海澄衷中学的前身,曾有“其设备之周,校望之隆,为上海民办中小学冠”的美誉。
  澄衷蒙学堂先后吸引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章太炎、李公朴、马寅初、林语堂、夏丏尊等名家任教,蔡元培曾出任校长。该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学者胡适、科学家竺可桢、海牙国际法庭大法官倪征等,都在该校接受了新式教育。通过这些学生,叶澄衷教育兴国的梦想延泽了一个多世纪。
  传统的私塾教育用的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它们大多文字艰涩深奥,以死记硬背为特征,不符合儿童认知侧重感性的规律。虽然也能帮助儿童识字,但把观念灌输放在第一位,显得低效、呆板、无趣。
  由于刚刚起步,当时国内并没有可借鉴的新式教材,于是澄衷蒙学堂就自编教材,便有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所谓“字课图说”,就是一本有图有话的识字课本。
  该书的主编刘树屏是学堂首任校长,后来当过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他身处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从大处着眼,决心培养新一代儿童的价值观,又从小处着手,选择最基础的常用字,以释读汉字的方式,试图开发蒙昧、普及新知、传承中国文化的精华。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于1901年出版,全书共四卷八册,共选3291个汉字,插图762幅。所选字都是日常生活及书上的常见字,还有西方译本与现代科学中的一些常用字。
  虽然叫识字教材,但是编纂者不满足于只是教孩子们认得几个字,而是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科学知识,涵盖了语言、自然、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称得上是了解社会的“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所以,这部教材的实用价值,已超过了普通的语文课本。
  由于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中西合璧,贴近中国儿童的实际需求,《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刚一刊出,就反响强烈,成为与清末学部所颁发、维新派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新学制课本”所抗衡的唯一课本。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随即广为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曾被多次翻版刊印。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是清末民国时期最著名的课本之一。民国初年,此书被压缩至1400余字,于1915年缩编成《国民字课图书》,又被大量印刷发行。
每个字都是一扇窗
旧字里能读出新世界

  对许多家长来说,汉语是整天打交道的母语,但语文教育很让人头疼。学者胡赳赳认为,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文字基础上。
  “文字就像盖房子的砖石,如果砖石不牢,基础也就会晃动。”胡赳赳说,现在的语文教育,识字方面往往流于表面,对汉字没有“穿透”。在他看来,汉字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中国人思维模式的建立,识字和认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只会认字组词,对字的含义、组词后的用义及意义并不理解,会导致孩子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时困难,或者用不对地方。”在胡赳赳看来,汉字是有文化的,并不是冷冰冰的符号,每个汉字都是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凝结着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语文素养主要依赖阅读及写作训练,而阅读和写作,正是对人思维的训练方式。让思维变得宽容、理性、多元、容纳异见,这才是语文的目的。胡赳赳说,一字一智慧,字中有乾坤。通过对“字根文化”的学习,可以体会到古人造字时的诸多智慧。
  此类教育,在传统体系中是存在的,被称为“小学”,主要是文字、音韵、训诂,其功能是教给人们字从何处来,而在现代语文教育里没有相关的安排。这一点,拿《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就会看出明显区别。
  以“华”字为例,《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1.光彩;2.出现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内紫外红;3.繁盛;4.精华;5.奢侈;6.指时光;7.(头发)花白;8.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是:“胡瓜切。花之开者曰华,与花朵之等微别。引申为华美之华。中夏为文物之邦,政教尤美,故曰中华。又胡化切。山名。太华在陕西华阴县城南,少华在陕西华州城南,太华高五千仞,广十里,形如四方削成,与少华相连。”
  从后者可以了解到,“华”的本义是“花之开者”,引申成“华美之华”,接下来又解释了“中华”这一带有极强传统文化色彩的词,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儿童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此之外,《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义中还介绍了西岳华山的地理位置、高度、广度、形状以及周围山脉情况,给儿童传授了地理知识,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两书相比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抽象但义项全,偏于理性,适合当成工具书检索;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详细明了,具有文化色彩,适合平日里阅读。
  不过,《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并不是一部局限于花式吹捧炫耀传统文化的书,而是广纳视听,创造性吸收了当时西方的先进知识,与时俱进地解说字义。
  例如,书中对“电”字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电速三倍于光,每秒约行五十七万英里。动植及金类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则人造之电也。”这种解释既沿袭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又引进了西方对电物质化的认知,极大拓展了读者的视野。
  书中有些观念现在看来不完全对,与最新的科学认知有很大距离,但编纂者与时俱进传播新知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就像余世存所说:“用新眼光整理了旧文字,是这套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对自家文化有归属感
对外来文化有开放眼光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作为识字课本问世,在当时广受好评,如今又重新被珍视,有种种原因,最可贵之处,是凝聚在其背后的教育灵魂:启蒙。
  传统教育目标,以听话与服从为第一要务。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在编写时,以“开启儿童的智识”为第一要务,注重把儿童培养为对自家文化有归属感、对外来文化有开放眼光的人,这与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不谋而合。
  所以,书中有大量天文、数学、化学、地理、法律等学科的新知识,也有历史、古典文学、制度等传统文化元素。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开放包容,还体现在拓展性思维的培养上。它用生动的语言环境,形成一个相对完整而灵活的知识链条,提供了一体式的认知感,便于儿童学会总结规律,领会字外的学问。
  比如对“东南西北”的解释,东最初是指行囊,后引申为方位;南是指钟,南方有雅音,故引申为南方;西是指鸟巢,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故引申为西方;北是二人相背,北通背,引申为北方。
  当一个孩子了解了这些知识后,会增加对神秘汉字的浓厚兴趣,也能使语文知识记得更牢固。“长此以往,沟通先人、会通汉字、析通古今,也不是难事。”胡赳赳说。
  不过,这样一部“国民课本”“网红课本”存在的争议也不少。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作为教材使用时,中国广大地区仍处在旧的私塾教育中。许多私塾教师并不能理解书中的新知识,对该书的内容持保留意见。
  如今,又过去了一百多年,当年过于超前的知识,又似乎落伍脱节了。如《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的地图,已经与现实存在巨大差别,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也已经过时。
  特别是全书以文言文书写,受繁简字障碍、古今文化差异的影响,今天的读者使用该书时也是一脸犯难。正因如此,《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不仅系统修订出版八册,而且增加了导读环节,编为《汉字百讲》《中国字说》,作为阅读的辅助工具。
  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不少次传统热,但在传统文化方面,当代人依旧是匮乏的。余世存说,由于缺乏经典文化滋养,很多人把传统文化当作客观的、外在的、可怀疑或可利用的,“人们很少想到传统文化是仍在生成的,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归宿、认同,是能够安身立命的。”
  在他看来,汉字的意义并非经久不变,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变迁。《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价值在于,它代表着一百年前中国人的思想认知,以此了解汉字变迁的特征和意义,本身也是个有趣的过程。
  余世存说,以前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书信,有诗词唱和,有对对子一类的文字游戏,在启迪心智方面有良好效果。依托《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开展亲子阅读,可以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教育,更是一种价值教育。”余世存说,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僵死的、书面上的,而是由历史上一个一个的人在示范,在身体力行,在激活。正因如此,《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作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不仅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每个人。
  清末民国的老课本,似乎已经成为神一般的存在,备受如今家长们追捧。近日,由学者余世存、胡赳赳主编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出版,这本被胡适誉为“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之称的儿童识字启蒙读物,在出现一百多年后依然魅力不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