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挤压体育课要有“惩戒权”的配套
2020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龙敏飞

  近日,教育部针对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关于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做出回应,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针对突发疫情,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的意外情况,改变了很多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大家的观念、理念都发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变化。对一座城市来说,文明、卫生等成为热门词汇;对一个人而言,干净、健康则成为朴素的期待。缘于此,强身健体成为很多人对新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期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孩子们来说,更为重要。
  缘于此,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获得热议;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及时进行回应,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这些,都是值得肯定与点赞的举措。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从学校抓起,是最简单也是效果最好的办法。此前,类似的观念被提及很多次,但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未引起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今年因为疫情,情况大为不同,所以,这一次教育部严禁挤压体育课的规定一出,便收获好评无数。
  点赞、好评之外,冷静地思考一番,相信许多人对此还是难以有足够的信心。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在“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现实语境下,就算学校安排了体育课,恐怕也很难不被挤占吧?毕竟,相比起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不少人在观念深处还是会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若有这样的意识,你很难确保体育课不被挤占。这般现实下,就算家长想带孩子去锻炼,恐怕也没有“时间”。在这一点上,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就是能证明很多问题的。那就是,中小学生们的负担的确太重了,所以才需要去“减负”。
  从长远与未来的角度来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是更好、更科学的做法。那么,就应该确保这个规定的善意得到落实。具体如何操作呢?个人觉得,树立起必要的“高压线”之后,还要通上“高压电”。通俗点说,就是应该有配套的“惩戒权”。比如,若是发现有学校挤压体育课的情况,学校在评优评先、学校管理层在晋升等方面,可以“一票否认”,或者是三五年之内不得参选、晋升……只有配套的“惩戒权”及时跟上了,这样具备良善初衷的规定,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不然,在各种“大考小考”的冲击下,注定会沦为一纸空文。
  在《学生身体与教育真相》一书中,教育学博士熊和平认为,“学生的身体早已沦为求知的工具。”所以,他呼吁“要尊重学生的身体”。尊重学生的身体,就应该从爱护他们的身体开始,教育部严禁挤压体育课就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我们希望配套的惩戒措施能及时跟上,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成长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