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专特供”名酒是特权崇拜的黑色幽默
2020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斯涵涵
 
  “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115000元。”记者近期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这些所谓的“专特供”名酒是真的吗?货从哪里来?怎样交易?记者调查发现:八成为假货。
  “专供”“特供”“竞拍”“揽客暗语”……“专特供”名酒网络交易中处处透露着一股稀缺、神秘、一般人消费不起的富贵之气,自然高价乃至天价也就如影随形。
  “专特供”名酒能被市场所接受,除了具备一定品质之外,炒作、包装、口碑一个都不可少。不少市民受好奇心驱使,让特供品一直比较走俏。加之,一些高层人士、富商乐衷于消费高端名酒,也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广告作用,而一些经营者为了追逐利润,便将一些品牌镀上特供的“金色”,让酒价伴随身价翻番上涨。多种因素推动之下,“特供酒”便成了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然而,“专特供”名酒八成为假货的事实却让人始料未及。其一,早在2013年,国家多部门就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并明确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其二,据调查,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以“拍卖”的幌子搞直售的方法,一经售出,不予退换,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三,购买者当中的“九成是为送礼”,有送礼的大量需求却又缺乏“验证真假”的理由,这就让虚假的“专特供”名酒大有用武之地,商家生意“兴隆”。
  “专特供”名酒在市场上受到青睐,本质上反映了部分消费者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但“专特供”名酒“八成是假货”“十分不靠谱”是特权崇拜的黑色幽默。特供也好,天价也罢,不过是商家吸睛逐利的套路罢了。
  必须重视的是,高价“专特供”名酒与当前全国上下提倡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不符,让人产生对借机高消费送礼的担忧:高端消费往往易成为民间消费的风向标,一旦特供酒、天价酒层出不穷,这种奢靡、铺张的畸形消费观念投射到民间,将对民众产生不可小觑的心理影响。而且,假冒的特供酒、天价酒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属于虚假广告宣传,涉嫌欺诈与不当得利,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并予以必要的法律规范。
  禁令之下,天价“专特供”名酒借助网络卷土重来,证明了特权思想的根深蒂固,也凸显监管的盲点。假如把特权崇拜比作一批种子,市场需求犹如土壤,有了适宜的条件,便会自然而然冒出芽来,由此可见,大至反腐倡廉、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小到烟酒文化、理性消费,都需要防微杜渐,久久为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