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在“港西”区域布局产业扶贫大项目
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2020年09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9月3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袁艺菲) 脱贫攻坚以来,东港区在“港西”区域布局产业扶贫大项目,在发展产业、实现稳定收益的同时,流转土地,创造就业机会,让没有能力外出打工和家庭负担比较重的贫困户有机会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2017年东港区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项目扶贫电站位于三庄镇板石村的“东山”,山岭薄地,交通不便,村民“看天吃饭”。板石村贫困户张红彩一家在“东山”有两亩地,机械上不去,只能推着独轮车来回,“守着这两亩地,没能力上去种,又不舍得搁荒了”。扶贫电站项目立项之后,将张红彩的两亩地以每亩地补贴700斤小麦的钱的价格流转了进去。成片成片的光伏板铺上了东山,下面种植了金银花等喜阴的中药材,张红彩闲暇之余就到项目上做一些拔草、锄地的零工,一天能赚50元。
  2018年,东港区在陈疃镇建设“莓香河畔”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在这里打工的张传花是陈疃镇东石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传花老伴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无法长时间外出务工,项目建成后,张传花每天骑着电动车就能上班,来来回回很方便。从年初大棚里的蓝莓苗开始坐果之后,张传花在大棚里给蓝莓放风、摘果、剪枝,每天能有60元的收入。“莓香河畔”所在的陈疃镇有19个库区移民村,本地就业、务工机会较少,项目建成后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50余人。
  东港区贫困群众多为老弱病残,自身发展潜力不足。近年来,东港区通过集中资金建设大项目,稳扎稳打,长远保障贫困群众收益分红的同时,优先雇佣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务工。部分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解放劳动力,到项目上务工发展生产力,切切实实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而“港西”地区也借助产业集聚效力,重新绽放活力,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