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苗苗做志愿者给学生上课。

张苗苗在喂母亲吃饭。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各项政策帮扶下,许多困难家庭的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后顾之忧,走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济阳街道张辛村张苗苗正是这许许多多贫困学生中的一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宇彤
因病致贫,
扶贫政策带来生活希望
张苗苗母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多年,属于国家二级残疾人和失能人员,需要长年吃药,并且丧失了劳动能力,日常生活都是由张苗苗父亲照料。2017年,张苗苗母亲病情恶化,需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面临高昂的手术费,全家只能四处借钱。后来在济阳街道扶贫办的宣讲下,张苗苗家人了解到“大病救助政策”,惠民便民的医疗政策让他们一家能安心看病和治病,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2019年,管区干部杨翠荣为其父亲申请了扶贫专岗护林员的工作,让她们家又多了一份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自强不息,
教育扶贫助她圆大学梦
2016年张苗苗考上大学,在村书记张务财以及济阳街道办事处、残联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苗苗申请了贫困家庭子女助学金、残疾人子女助学金,并且在上学期间享受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政策。
教育扶贫政策让张苗苗在大学期间能够安心学习。每当回忆起大学生活,张苗苗都感慨良多。今年23岁的她,总是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更加懂事。“虽然我们是贫困家庭,享受着国家的政策和补助,但我们不应该变得什么都依赖政府、依赖救助。我们不能被贫困现实打败,幸福是用自己双手创造的,价值是用自己行动创造的。我会在课余时间去饮品店做兼职,打工赚生活费,虽然每天都很累,但觉得自己创造财富的过程很幸福。”
心存感恩,
华丽转身希望回报社会
这些年来,张苗苗作为被帮扶对象,遇到过许多优秀的扶贫干部,在她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这些优秀干部的交流对她影响深远。张苗苗立志向他们看齐,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让帮扶干部“白操心”。“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加强大。”张苗苗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019年12月份,张苗苗参加了山东省的选调生考试,现在已被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组织部录取并参加工作。
提及未来,张苗苗满怀向往,她说“扶贫政策给我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国家和学校的帮助,让我有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我要以顽强的斗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出合格的青春答卷。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尤其是济阳街道的扶贫干部,我在新的岗位上会坚定信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用自己加倍的努力助力乡村振兴,做一名合格的选调生,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