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17日讯(记者 亓玉飞 通讯
2020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艾山街道生态产业结硕果。
     本报9月17日讯(记者 亓玉飞 通讯员 冯建华) 群山叠嶂,云霞相望。9月的艾山街道,景色宜人、丰收在望。
  徐加斌是艾山街道古墩村人,也是个老农民。“以前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啥也不想。后来跟着政府在‘九龙药谷’改种丹参,没想到一年收入竟是种玉米的5倍多,这就是我们的‘钱袋子’”。
  徐加斌说的“钱袋子”九龙药谷,是艾山街道2017年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其初衷是打破原有传统种植结构,实现艾山西部薄弱村摘帽脱贫。
  如果村民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怎么办?政策来引导、专家来帮忙。
  艾山街道专门设立3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划档分级,以奖代补,同时还与山农大合作。据统计,丹参当年的种植就覆盖了北楼、罗汉峪、九龙庄等近10个村,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实现总收入4000余万元,贫困户一下子就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
  艾山街道的脱贫路,也是生态上的脱贫路。尝到了九龙药谷的甜头,艾山街道开始全盘规划、精准施策,3年的时间,生态产业的硕果结满了整个西部山村。
为实现经济持续向好、脱贫常态长效的目标,艾山街道在2020年一号文件中给予了明确的答案——龙飞凤舞助脱贫、龙凤呈祥奔小康。
  “‘龙飞凤舞助脱贫,龙凤呈祥奔小康’这个总基调,重塑了生态产业大格局,不仅能集中产业优势实现集聚效应,还能实现规模种植,打响产业品牌。”艾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街道依山就势、顺势而为,放大特色产业种植优势,并以此为基础,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种植产业的思路,先后打造出大润苹果、卧龙香梨、九龙山花椒、九龙湖莲藕等10多个特色产业品牌,呈现出“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生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悉,艾山街道建档立卡的730户贫困户1303人,已全部通过产业种植、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以及收益分配等途径实现了稳定长效脱贫,原省级、市级贫困村也全部摘帽,原有的“空壳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年收入超10万元的发展村。现如今,街道坚持“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不脱监管”,村(社区)内生动力足,两级联动、信心不减、齐奔小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