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人士近日透露,英国预计明年初派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赴西太平洋地区,加强英日防务关系,为“全球化英国”刷存在感。此前,英日10月签署自贸协定,成为英国“脱欧”后达成的首份重大贸易协定。
英国和日本之间,只隔着一个亚欧大陆。在英国“脱欧”过渡期临近尾声、日本欲在亚太地区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背景下,英日两国近年来不断走近,双边关系呈现出极强的磁力效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打肿脸充胖子
上周末,日本媒体纷纷以日本政府或防卫省人士为消息源报道,英国预计明年初派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前往西太平洋地区,活动范围包括冲绳等“第一岛链”区域,届时日方将为英国航母编队提供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维护。
这一消息印证了上月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表态。11月19日,约翰逊在议会下院发表线上讲话时宣布,将向亚太地区派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称该航母明年将在地中海、印度洋和东亚开展活动。
当时,约翰逊还宣布未来4年增加165亿英镑(1英镑约合8.7875元人民币)国防开支,堪称冷战结束后英国最大规模国防开支增长。在新冠疫情严重拖累英国经济的背景下,外界目光大多被这一“意外”猛增的军费开支所吸引,“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新动向差点被忽略了。但在英国政府眼中,“伊丽莎白女王”号远征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那165亿英镑军费的意义。
如果说军费投入是英国军力的“里子”,那么“伊丽莎白女王”号这艘航母就是英军的“面子”。依靠这个“门面”宣示英国正在找回昔日帝国荣光,恰恰是在“脱欧”之路上一走到底的英国急需的心理慰藉。
2017年3月底,英国正式启动“脱欧”进程。4个月后,时任英国国防大臣法伦就宣称,计划2018年向南海派遣航母巡航。而当时还是外交大臣的约翰逊更放出豪言:英国两艘航母要到亚太地区巡航。
2014年8月底,英国最后一艘现役航母“卓越”号退役,彼时“伊丽莎白女王”号刚下水不久,直到2017年12月初,它作为英国最新“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首舰才正式服役。该级航母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去年12月入役,英国海军由此进入双航母时代。
去年2月,时任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在一场宣示“脱欧”后英国军事战略的重要演讲中表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将搭载F-35B舰载机前往西太平洋展示“硬实力”。
令人尴尬的是,英媒去年11月爆料,由于防务开支不足,英国军方正考虑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租借给美国。消息一出,英国舆论哗然,以至于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赶紧出面澄清,没有对外租借航母的计划。
不过,英国军费不足是明摆着的。华莱士上月表示,过去二三十年,英国的雄心与军费从未匹配过,尽管近年来英国国防预算每年保持在400亿英镑左右。因而,华莱士对约翰逊追加165亿英镑军费的计划大加赞赏。
与此同时,受“脱欧”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11月25日向议会作支出审查报告时说,今年英国经济或将萎缩11.3%,创下310年来最严重衰退。为此,他打算明年冻结约370万英镑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以缓解政府财政窘境。英国财政部同一天发布报告指出,英国政府今年可能需举债超过4000亿英镑应对经济冲击。
航母来之不易
缺钱同样影响了英国航母的命运。2011年3月,“皇家方舟”号航母便因经费不足而退役,这个名字在英国海军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英国曾先后有3艘航母和1艘军舰以“皇家方舟”命名。2014年8月,“皇家方舟”号的姊妹舰“卓越”号退役,二者都被出售拆解。
此后三年多,英国海军处于无现役航母可用的状态。不仅如此,英国政府决定这两艘航母退役的同时,也决定“海鹞”舰载机全部退役。“皇家方舟”号退役之际,英国海军也自一战以来首次无固定翼舰载机可用——“卓越”号被改造为直升机航母。
其实,英国早在1990年代末期就着手研制新一代“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当时,英国计划耗资约37亿英镑,建造两艘该级别航母。大约历经十年研制和方案敲定,“伊丽莎白女王”号于2009年7月开工建造。
“伊丽莎白女王”级是采用常规动力、短距滑跃起飞并垂直降落的双舰岛多用途中型航母。它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燃气轮机和全电力驱动,全长280米,宽70米,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排水量65000吨,最高航速25节。武器装备方面,最多可搭载36架F-35B舰载机与4架直升机,另有3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与4座30毫米机炮。该级航母乘员总数679人,此外还能搭载25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
建造计划一推再推的背后,是设计方案的不断变更,“伊丽莎白女王”号原本计划2015年服役,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也对航母建造带来不小的影响。开工后,交付时间又因各种原因一再推迟,项目成本因此增加超过15亿英镑。
最终,2017年12月入役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总造价达31亿英镑,两年后入役的“威尔士亲王”号的总造价也达30亿英镑,二者堪称英国海军历史上最昂贵的项目。
然而,“伊丽莎白女王”号刚服役10天,就在海上遭遇重大泄漏事故,航母螺旋桨轴周围密封不良造成海水倒灌,每小时有超过200升海水涌入,被迫返港维修。2018年,该舰机库的消防管道又发生漏水事故。
去年7月,海试中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再发事故,船舱一根高压海水管爆裂,导致200多吨海水涌入船舱,多个舱室被淹,部分楼梯间发生形变,部分舱壁被压弯,部分甲板被撑开,3名水兵差点溺亡。这次英国海军官员轻描淡写地说,航母出了一点小问题。
“威尔士亲王”号也未能幸免。去年5月该航母突发漏水事故,俨然成了“水帘洞”。然而,5个月后,该航母再次发生漏水事故。受此影响,F-35B舰上测试也被推迟。去年10月,英军飞行员驾驶F-35B战机,在“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首次完成起降训练。目前,美国已向英国交付了21架F-35B战机。
英日全面走近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是英国历史上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水面战舰。英国海军舰队司令、“伊丽莎白女王”号前舰长基德表示,航母是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战略象征,英国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今年10月,“伊丽莎白女王”号首次以航母战斗群形式在苏格兰东北外海进行海上训练,除了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号在内的7艘英国军舰,美国和荷兰也各派一艘军舰参与其中。这一阵容成为欧洲海军近20年来组建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航母战斗群。
明年初前往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将是“伊丽莎白女王”号首次远洋部署。2015年1月,英国和日本两国外长、防长的“2+2”会晤首次在伦敦举行,此后这一会谈在东京和伦敦之间每年一次轮流举办。
2017年12月初,“伊丽莎白女王”号服役之际,时任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正与时任外务大臣河野太郎访英出席“2+2”会谈,双方确认英日是安保方面最紧密的伙伴。
当时,小野寺五典专程考察了“伊丽莎白女王”号,成为该航母迎来的首位外国政要。他还直言,期待英国航母前往亚太地区开展活动。实际上,那次英日防长会谈已就英国派航母到亚太地区达成共识。
防务合作只是英日关系升温的一个方面。今年10月,英日正式签署新的自贸协定,成为英国“脱欧”后达成的首份重大贸易协议,从启动谈判到落笔签字仅耗时4个月。
对日本来说,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重要角色,此前日本主导推进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而英日自贸协定有利于推动英国加入CPTPP。同时,日本在欧洲的经贸伙伴网络得到丰富,并在经贸规则方面强化了与欧洲的联系。
对英国来说,与日本的贸易谈判速战速决,显示其“脱欧”后独立进行贸易谈判的能力,是其构建“脱欧”后全球贸易关系体系的重要一步,对依赖海外贸易的英国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推进“全球化英国”的重要支撑。
按计划,“伊丽莎白女王”号将有约9到10艘舰艇护航,包括45级驱逐舰、23级护卫舰、补给支援舰和核潜艇,还可能有北约盟国的军舰随行。当前,印太地区是美国战略投放重点,亚太地区则是全球经济新重心,为了挽回因“脱欧”折损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英国甘愿万里迢迢来蹭热点、刷存在感。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重要盟友,英国则是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盟国,以美国为纽带,英国得以借力提升国际地位,在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中谋得一席之地。预计,英国航母战斗群除了与日方联合演练,还将与美日一起举行三国军演。日本还将根据日英《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为英国舰队提供后勤补给等支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