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亭蛰伏数年欲再度飘香,听老员工讲述他们的故事
“重新回来,再苦再难也值了”
2021年0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昔日的白酒品牌“禹王亭”在山东乃至全国红极一时,“喝了禹王亭,干嘛嘛都行”一句民间俗语,也彰显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口碑。但由于各种原因,酒厂蛰伏数年,几近退出历史舞台。2021年1月9日,禹王亭投产出酒的消息一出,便迅速获得关注,这家老企重整后欲再度崛起,俘获消费者的心。
  “老酒厂就是一种时代见证,更是地区文化的象征,老字号企业就像如同陈年老酒一样,越陈越香,都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盘活老字号企业,是强引擎优,更是民生为本。”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禹城市委书记滕海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从曾经的家喻户晓到淡出市场,再到强势归来,作为知名白酒品牌,这是一种重塑还是传承?又蕴含了怎样的开拓精神?1月1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山东大禹龙神酒业有限公司,和老员工们面对面,听他们讲属于自己的故事。

  总经理张国永在量产仪式上致辞。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制酒。

  “老员工一呼百应,我们有底气”

  “王者之尊强势归来 禹王亭酿造新精彩”山东大禹龙神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永的名片背后,印着这么一句话。拿到名片已有一段时间,但每每与人介绍,他还略显激动。
  1月9日,蛰伏数年之后,“禹王亭”白酒再次投产,10万件产品正式走向市场。不到半年的时间,张国永带领重新回归的200余名老员工,见证着昔日破败的厂区重现生机与繁忙,“产品受到好评,员工们重回岗位造好酒,再苦再难,也值了。”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他正从老家潍坊赶到酒厂,而这种两地奔波的场景,在踏入厂区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常态。
  从建筑行业的领头人成为酒厂的负责人,张国永在完成“跨界”同时,也深受感动。
  1948年,禹城市成立洪泉酒厂,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厂转变为山东禹王亭集团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禹王亭集团等。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进入鼎盛时期,生产的星级系列白酒,单个系列年销售20万件,年销售额突破3亿;曾获得中国百年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500余项荣誉称号,销售网络遍布大江南北。2003年,公司更名大禹龙神酒业有限公司;2015年后,因市场、资金等多重原因,逐渐衰落,进入“蛰伏期”。
  如今,新的“禹王亭”白酒产品强势回归,向着更具有现代性、科学性快速发展,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跌宕之后再腾飞的“禹王亭”,让张国永认识到品质和底蕴是走进大众视野的前提。“面对白酒品牌的快速更新和调整,市场更加集中,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至始至终保持着一套严苛、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就是一种传承。”对于企业的底蕴,他感同身受,“目前,企业存放着400多坛陈年老酒,精确的显示灌装日期,这在白酒行业极为罕见。”
  在张国永看来,禹城能出好酒,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时隔数年之久,还能强势回归,并受到一致好评,除了底蕴,更有人为的坚持和企业文化的积淀。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更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员工们有一种坚持、敬业的精气神儿,和酒厂的底蕴相得益彰,好酒自然而然就造出来了。”张国永意味深长地分享着感动,“当听说接手酒厂后,没有任何条件,老员工一呼百应,整理窖泥、打扫厂区、调整生产线,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厂区立马正常运转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事实上,企业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远不止于此。“挫折和艰难会让我们获得更大的勇气。”对于未来,张国永愈发坚定,“有市场、有人气、质量过硬、人才充足、团队健康,这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全部具备,‘禹王亭’再次成为一种地区文化名片指日可待。”

“这个酒就像我的孩子”

  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邢克喜几度掩面落泪。
  作为山东大禹龙神酒业有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级白酒评委,1973年出生的她,从禹王亭酒新上市以来,就忙的自顾不暇,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累吗?现在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面对记者的提问,邢克喜突然哽咽,思量了许久。“这个酒就像我的孩子,看着它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有辉煌、有挫折,回想起整个过程,心情无以言表。”平静之后,她道出了与酒厂的不解之缘。
  1995年夏天,20多岁的邢克喜从聊城大学第一届微生物发酵专业毕业,带着简单的行李,从老家茌平出发,只身一人来到酒厂技术中心工作,做了一名技术员,步入制酒行业。“当时完全是热爱,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那通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自己身处他乡,谁家包饺子、蒸馒头,都要叫上我,工作氛围出奇得好。”
  从此,邢克喜带领技术团队数开启了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
  作为国家一级品酒师,为了进一步练就“嘴上功夫”,她下车间深入曲酒生产一线,蹲在桶前虚心请教勤学苦练,从品酒度到品质量,找差异抓特点,多少个不眠之夜,抱着各种书籍和资料一遍遍研读、琢磨,所有有关白酒品评的化学、食品、酿造、化验、食品安全、微生物等资料都爱不释手,付出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也许有人会觉得品评是件轻松、惬意的事,但了解后会发现,其实这是一项专业性强、标准要求高的技术性工作。”回想着自己努力,邢克喜很是动容地介绍,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需要视觉、嗅觉、味觉特别灵敏,要求忌辛辣、忌化妆品等。“换句话说,就是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远离重味的食品,始终保持清淡的饮食规律。”
  和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同频共振,邢克喜个人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儿,在白酒品鉴方面建树非凡的同时,由于出色的业务和不懈地钻研,她在2005年出任生产技术部的总监,协助副总理来调整厂区工作。“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由于扩展资金不足、行业瓶颈等问题,酒厂陷入发展难题,销量迅速下滑,酒厂进入半生产状态,职工纷纷寻找出路。”
  回忆这段历史,邢克喜的心情特别沉重,一度落泪。
  “这些人大多是家里的壮劳力,待业在家,整个家庭无以为继,为了生计重新换工作。”走在停产酒厂,每每遇到那些回厂的老工人,她深知责任重大,“他们好像提醒着我,如果酒厂不能够重新生产,就像时代的罪人,当时非常痛心。”
  而如今,在邢克喜进入酒厂工作的25个年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禹王亭”步入全面复兴,这也对她带领的技术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有了新的出路,造好酒是一种本能,即使有过挫折,但我们脸上依旧洋溢着笑。”
  邢克喜再度落泪。

“酒在,老工友在,这就够了”

  和邢克喜一样,杨学也是酒厂的老员工。
  1月13日,正值禹城市“两会”召开期间,作为人大代表,杨学受邀参会。“作为职工代表参政议政,是酒厂成就了我。”在代表驻地,杨学激动不已。
  作为和酒厂共成长的一代员工,杨学1996年入厂,先后从事配酒库、研发中心、藏酒管理等工作,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酒厂历史的见证,面对这一鲜活的微观酒史,他也追忆着当时的鼎盛时刻,用他的话讲,“那时的酒厂红遍半边天,远近闻名,当地人以喝上‘禹王亭’为傲。”
  “包装车间整日整夜都有车队排队等候装酒,吸引了很多当时的名人,姜昆、戴志诚等国内知名艺术家不远千里来厂参观。”杨学说,在德州乃至山东的白酒市场上,如果随意找个消费者调查,问他哪一种白酒好喝,其中的答案必定会有禹王亭。
  在杨学看来,好口碑历经多年而不倒的原因,离不开酒厂在窖藏方面的努力。“丰富的藏酒是提升原酒品质的一道重要程序,在原酒储存老熟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保持着罐群储酒的规模优势,增加储量,卡紧时间,贮存不到期绝不出库。”
  采访中,记者注意了一个细节:在杨学的额头中间,鼓着一个疙瘩,异常明显,询问得知,这是在原来频繁的工作中磕碰造成的。“在车间那几年,由于栏杆的高度不够,一天来回走动无数次,不经意间会磕到额头,形成了骨膜反应。”杨学解释说,“酒厂停产期间,自己时不时的会摸一摸这个疙瘩,心里五味杂陈。”
  “如今白酒又开始量产了,这也是咱酒厂辉煌的见证,现在疙瘩离不开我,而我更离不开酒厂了。”杨学笑道,百年陈酒还在,又见到了昔日老工友,这就足够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