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市中区“全面起势”
2021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十三五”以来,市中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十三五”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2020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70亿元,同比增长5%,年均增长5.9%;进出口总额完成37.4亿元,同比增长38.5%,年均增长8.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万元,同比增长4%,年均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2%,年均增长5%。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工业用电量等指标总量位居五区之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三产增加值占比等指标位居五区一市首位。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新材料、环保水处理剂、高端纺织服装、大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3亿元。泰和科技实现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零”的突破;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山东首批“双创”共同体,被省科技厅誉为全省样板;启迪之星获批国家众创空间。成功争创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到53家、69家、17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4个。
  改革开放深度拓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一次办好”事项807项、“零跑腿”事项175项。51家企业完成股改,成为全市唯一拥有2家A股上市公司的区(市)。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86个,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2个。柔性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6人、优选人才134人。枣庄经济开发区创新打造与中国建材集团央地合作“枣庄模式”,家禾箭牌科技产业园、骏盛医疗等40个项目落地建设。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积极稳妥化解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率稳定在合理水平。累计使用扶贫资金5675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4个,2个市定扶贫重点村摘帽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深入推进“四减四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十二五”末增加56天。全面落实“河长制”,建成人工湿地7处。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期间,市中区城镇化率达到77%。实施了25个棚改项目,1.4万户群众回迁上房。完成“三供一业”和老旧小区改造299个,惠及居民8.6万户。新改建城市道路35条。大力实施城市西进战略,济枣高铁枣庄南站落户市中区;世纪大道市中段、省道103改建、文化路西延稳步实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创建率达100%。解决了70个自然村、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512户、旱厕2.6万个。建设农村道路315公里,成功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惠民实事,累计民生支出105.7亿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课,成为全市第一个低风险区。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评选的2020年“诚信之星”。累计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中学15所、小学44所、幼儿园22所,新增学位5.1万个。市立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区妇保院新院、区融媒体中心、区残疾人康复医学中心、区档案馆投入使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雪亮工程”平台建成使用。创新打造“融媒体+社会治理”智慧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9.6%、99.7%。市中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健康促进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第三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的五年,市中区在爬坡过坎中,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全面承接老城发展稳定重任,重塑市中自信;在接续奋斗中,传承继往、把握未来,“一二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契合区情,形成共识;在转型跨越中,明晰路径、握指成拳,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初呈,全面起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