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招生与竞赛挂钩”别沦为纸上谈兵
2021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立美

  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利益链,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近年来,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可谓三令五申。教育部办公厅在2018年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规定,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中央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明确,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教育部这几年出台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政策也都重申了这一条。
  从这几年各地落实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政策情况来看,应当说在大多数地方得到了贯彻落实,大多数中小学招生入学严格执行了这一政策。特别是经过这些年的规范管理,一度作为小升初“掐尖”的重要参考的奥赛成绩回归一纸证书本来面目,曾经非常火爆的“奥数热”明显降温。
  然而,近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奥赛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的迹象。有一些中小学招生入学仍然偷偷摸摸、直接或间接地对家长、学生进行面试或面谈,说到底还是看一看学生手里都有哪些竞赛证书。比如,这段时间因“天价”考位引起社会争议的剑桥英语KET、PET考试,随着奥数的规范治理,在一些城市成了小升初的“敲门砖”,家长如果真的按照规定只是拿着户口簿、房产证去给孩子报名只能沦为笑话。
  可见,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关键在令行禁止,而不是停留在红头文件上,如果不能得到全面落实,只能是一纸空文。从这个角度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管监督,督促中小学严格执行招生入学不得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的政策,对招生入学存在与社会竞赛挂钩行为的中小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公立学校,校长等学校领导要摘帽子;私立学校,要减少招生指标。
  除此之外,治本之策是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彻底扭转家长挤破脑袋送孩子进名校局面。一些中小学招生入学之所以采取与社会竞赛挂钩的办法,表面上看是掐尖,实际上是学校招生入学的学位数量远远少于报名学生的人数,让学校有挑选学生的空间,具有十足的话语权、选择权。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