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非常好!光杆没出现腐蚀,井口没有一次渗漏,甚至盘根盒都没紧过一次。”井口渗漏是不被允许的易发现象,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升级标准引进“井口多级密封装置”以来,防腐、密封效果显著,目前未出现一次井口渗漏,也未进行过一次井口密封的维护操作。
“楼旁有井、院中有站”是东辛较普遍的生产状态,东辛油区也常被誉为典型的“城市油田”。近年来,东辛采油厂牢记“融入城市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责任使命,发挥科技力量,最大限度保障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液不入海,为油城打造明媚宜人一片天。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田真 王维亮
油不落地
8座大型联合站均实现原油生产流程全密闭改造、提高长输管道壁厚等级、焊口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保护层升级为3PE防腐材料……筛查全厂3829条集输管线,形成三类7项63点的分区域管网优化技术指导书,全厂各级输油管线均有标准可依。
东辛采油厂地处东西城交界,相伴广利河畔、湿地公园,一半区域属于环境敏感区,地面设备管网处在城区、居民区,受腐蚀、挤压、施工、作业等因素影响,难免会造成穿孔或漏油,稍有不慎就会给城区“抹黑”。对此,采油厂按“建设规划有绿色模式,技术应用有绿色标准,生产管理有绿色制度”的绿色发展思路,全面打造绿色管网。
信息化建设,视频化巡井,实现了油水井和输油管线的问题快速发现、及时处理,最大限度缩短了管线穿孔后的处理时间,但长寿命的管网优化更是“油不落地”的技术关键。对此,他们建立《管网设计标准指导书》,结合区域输油特点,形成分级管网设计方案,从整体入手统筹干线、支干线管网设计,突出城区敏感程度、管网投产年限、赔付风险等方面,开展“投资成本一体化管网优化摸排”——直径200毫米以上的集油干线,在没有备用管道时宜选用金属管道;定向穿越管道,推荐选用柔性复合连续管、金属管道;人员密集、城市水系等环境敏感区域时,不宜选用增强热固性非金属管道……
他们在走好前期设计“油不落地”第一步的同时,还规范现场施工,做足“最后一公里”的保障。“经过层层质量检验购进的管材,在施工现场会经历风吹雨淋、车辆运输、搬运甚至拖拽,这时候就需要严格的施工执行标准来‘站岗’。”QHSSE监督中心经理王立斌说,他们启动“地面工程整治三年计划”,先后规范了钢制管道,3PE、3PP外防腐钢制管道的堆放、搬运、补口及补伤、下沟回填,复合连续管、玻璃钢管等非金属管道的运输及施工,搪玻璃内防管道在保存、运输、安装等系列技术规定。
今年以来,东辛采油厂按高质量管道建设标准,累计实施102条31.32千米,穿孔频次同比下降21.47个百分点。
气不上天
熟悉油田的人都知道,油井在生产过程中,进入井筒套管的天然气常常因压力低而难以进入管线,如若直排到大气中,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面对采出气对大气的污染隐患,胜利油田采气工技能大师李志明研制的溢出气综合利用技术已在单井拉油井永3侧40进行试验,不仅实现密闭式溢出气收集,燃烧发电量还可供抽油机和装置的全天用电量。
直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东辛采油厂进行全面摸底,按气量高中低档位和油井所处环境、生产状况的双向条件,配套最佳控气方案。
“动液面不在井口,产气量较小,套压较低”是第一档,也是最易治理的一部分油井,他们通过加装永磁防盗套管闸门和丝堵的方式治理,配套实施后跟踪效果,确保闸门安装后不会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对于套管气较足、套压较高的第二类油井,他们则实施油套连通的办法,在井口的套管闸门与输油干线之间加装一套管线,将套管中排出的天然气直接回收进输油管线中,减少外排污染。
全国劳动模范代旭升设计发明的“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是第三类控气方案,实现井口套管天然气的回收,节能减排,更提高了泵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近期,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张建国还研发了“伴生气智能分离回收装置”,解决了螺杆机伴生气回收,并实现自动化操作,目前已在东辛、现河、河口、滨南等采油厂应用17套,年累计回收伴生气304.7万立方米。
液不入海
仅对单井管线进行一次冲洗,注水井辛11-侧斜137每升悬浮物就下降14.14毫克,精准的治理方案得益于46处取样点的科学设置。
针对注水水质管理,辛一采油管理区建立“污水站-注水站-配水间-单井”四级网点跟踪,设立46处水质监控点,每周两次水质化验,精准排查每口井的水质制约点,保障采出水高质量高效益回注。
被辛一采油管理区精细再处理的回注采出水,是采油厂层层把关层层设卡的“精致水”。据了解,该厂严格采出水的绿色治理,精细提质后全部回注地层,再次转化为驱动地下原油的动能。
油气集输管理中心与管理区形成跟踪、检测、反馈、调参一体化运行模式,通过井口、出站化验“平行样”比对,优化药剂投加点位置、药剂投加量,实现来液处理源头有效控制,强化采出水处理的全过程管控。今年,东辛采油厂水质达标率达到98.8%,比油田考核高3.8个百分点,不仅保障采出水不外排,还转化为高质量驱油动能。
同时,他们还从优化产液结构入手,立足地下流线分析,采用措施优化井网+配产配注整体调整转换地下油水流场,恢复老流线、构建新流线、堵截强流线、引导弱流线,体现加合效应,实现产液结构整体优化调整。三年来,整体治理电泵井64口,每天平均压减无效低效液量4989立方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