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坡的历史寻觅与触摸
2021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
     □方远

  闻名遐迩的水落坡镇地处滨州市阳信县的东南部,素有阳信东大门之称。毫无疑问,就像大多数黄河故道上的乡镇一样,先前的水落坡镇曾经深藏于世,不显山也不露水。而今走进水落坡,犹如推开历史那扇厚重而神秘的门扉。辅首衔环,举手轻叩,历史之门便悄然敞开,琳琅满目的古老物件唤醒了人们似乎沉睡的记忆。
  水落坡镇的声名鹊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这里并不富裕,几个农民穷则思变,大胆地走出封闭的村庄,推着板车,出现在周边喧哗的城市里。他们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着收购旧家具。然后,回乡赶集,摆摊叫卖,深受当地乡民的欢迎。这无疑是一桩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既废物利用,又改善了生活,村民们一时趋之若鹜。大张村有不到四百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在从事这个类似于收破烂的生意。大张村人靠收买旧家具脱贫致富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周围村庄的农民们纷纷效仿,加入了这一行列。
  光阴似箭,当时代的脚步迈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勤劳而聪颖的水落坡人寻找到了新的商机。旧家具中也有精品,维修后无不卖了个好价钱。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红木家具悄然兴起,水落坡镇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从收旧卖旧到老木新作,从旧家具到古旧家具,水落坡人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非凡创意融入一件件古旧家具,使其焕然一新,价值倍增,从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转身。
  在某种意义上,大张村的农民们是发家致富的先行者,也是水落坡走向全国与世界的探路者。他们行走在大江南北,扩大了收集的种类,从收购古旧家具到民间文化藏品,从古旧房梁门板到民间日常用具,从农耕器具到门墩门槛,水落坡由此成为中华藏宝城,而这一城足以藏天下。时至今日,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已成为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扬名海内外。
  由单纯的买卖旧家具以改善生活,到有意识地开疆拓土,敢为人先的水落坡人将“收破烂”做成了占据中国古旧家具市场三分之一的大生意。他们用四十多年的时间书写了水落坡镇的新历史,既彪炳史册,又利在千秋。
  自然,徜徉于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需要一个沉稳的心与丰富的想象力。站在那一座座古钟前,人们定会想入非非。尽管那时针是静止的,却分明能感觉出时间的流淌。时光如梭,古钟就这么跨越时空,任后人们品味着往日的风采。
  秋阳高照,那成双成对的古官轿与古花轿红得格外耀眼。那么,这些官轿与花轿曾坐过谁家的新郎?娶的谁家的新娘?是父母之命还是媒妁之言?抑或是私订终身?相信无论是官轿还是花轿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古典家具当是水落坡的一个金字招牌,旧式或仿古、民间或宫廷、软木或硬木、漆木或雕刻,床榻、桌案、椅凳、柜架等各种家具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比方,黄花梨的架子床、红酸枝的翘头案、小叶紫檀太师椅、金丝楠的顶箱柜,林林总总,举不胜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式家具,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穿行在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一件件古典家具在向人们展示着近现代中国家具的发展史。
  石雕作品坚实而耐风化,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传承最为久远的技艺之一。各个朝代的石雕在水落坡汇集,立体的或平面的,动物的或人物的,装饰的或实用的,诸如此类的一尊尊石雕风格与造型不尽相同,各有千秋。驻足观赏,人们可从中领略到石雕创作的发展与演变。
  过去了便成为历史,有的久远,有的却似乎近在眼前。在水落坡,我们可以寻觅历史,触摸历史,并从中获得某些教益。那么,无论你是否购得喜爱的宝物,都一定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