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充电心脏”出院,电池形影不离
六块电池交替使用,他是济南首位装上人工心脏的患者
2022年0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此后的日子,新生身上的背包将与他形影不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摄
  ▲新生植入“人工心”准备回家了。 赵梅 邱培光 供图
     2月14日,46岁的新生(化名)带着在他体内平稳运行30天的“人工心”出院回家了。作为山东省首例自主完成的、济南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日前他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心肺康复和装置操作维护等“生命大考”。出院回家以后的日子,新生将进一步适应与电池“和平”共处,生活也将像正常人一样逐渐步入正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蒙 王开智   

植入“人工心脏”
浑身感觉轻快多了

  “你可得听我的,出院以后别忘了打太极拳……”2月14日上午,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福轻拍着新生的肩膀,再一次细致地交代着出院以后的注意事项,尽管这样的叮嘱早已进行过多次,新生也将其熟记心中。
  “术后即刻帮新生做下肢力量训练,术后第三天就能坐起来了,第六天就能在病房走动了,到了第九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挎包也慢慢从斜跨变成双肩背……”王福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见证着新生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直至他的身体逐渐康复、顺利出院,“治疗团队为他做了六分钟步行试验和运动心肺试验,试验表明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了。”
  “通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很好,人工心脏也已经调试到患者最佳使用状态,今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张锋泉说,新生此前已经顺利通过出院考试,学会了与电池共处,已经恢复到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动。
  这一次出院即将带回家的“心”,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射血不足、无法支撑全身血液循环的孱弱心脏。“以往心比较慌,浑身没力气,总感觉身上到处不舒服。手术之后感觉轻快多了,身上舒服了,也有劲儿了。”新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医院为他举办的出院欢送仪式上,他切了蛋糕,与爱人一起感谢了医护人员,“觉得自己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终于可以‘撒欢儿’了。”新生感觉,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唯一不一样的是多了一个背上的双肩包。
  背包将与新生形影不离,因为这是为他生命“续航”的秘密武器。包里装有电源、可充电电池、监控器,通过一根腹部皮下隧道的细电线,为他体内的“人工心脏”充电,提供充足的动力。“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忘记给电池充电。”新生说,以后的生活,他会进一步适应与电池共处。
电池必须随身携带
睡觉时可用交流电

  新生原来患有严重的扩张性心肌病,心脏比正常人大一倍,心脏射血分数却只有正常人的1/5,导致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心力衰竭让正值壮年的他生活质量非常差。
  “心力衰竭通俗地说,就是心脏收缩没劲儿了,心脏向外泵血的能力不足了,即使经过住院治疗,病情较重的时候,走个百十米都费劲。”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才晓君说,作为一个正值壮年的男性,这样的心脏功能是不可想象的,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在手术之前,反复心衰发作,刚出院不久就又进了医院,让新生的身体变得软弱无力,生活变得支离破碎。到了2021年,他明显感觉病情加重,一年里有一多半的时间在医院度过。有一次晚上上厕所,直接昏过去摔倒在地上,醒过来以后,他都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事。
  2022年1月15日,新生成功植入了一个国产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这也是张锋泉团队自主完成的济南市首例、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如今,“人工心脏”已在新生身体里平稳运转了一个月。
  “人工心脏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起到了有效的改善作用。”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海杰说,安置于新生胸口处的机器被称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是一个“人工泵”。通过手术给左心室接入一个辅助的“人工泵”,再将“人工泵”上的管道接至主动脉,相当于左心室往主动脉射血的部分功能,通过“人工泵”装置来发挥,从而改善患者心脏的功能。因为“人工泵”所使用的电池需要通过体外进行充电,所以“人工泵”装置需要从腹部引出导线,通过随身携带的设备来操纵机器的转速与能耗。
  张锋泉介绍,目前这个“人工心脏”需随身佩戴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使用6-8小时,一共有6块电池可交替使用,患者在晚上睡觉时可直接使用交流电为“人工心脏”进行供电。“电池必须随身携带,因为它需要通过导入线连接到心脏,从而保证‘人工泵’能够平稳运行,把血抽出来然后打到全身。”
  据了解,人工心脏在国外目前使用纪录是11年。在我国,人工心脏植入2018年1月进行临床实验,2019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救治。截至目前,已在我国应用的4年间,正在使用的“人工心脏”均运转正常。
通过考核后才出院
要学会与电池共处

  从1月15日植入人工心脏之后,背包将成了新生必不可少的“伙伴”,随之而来的,还有与它慢慢磨合直到和平共处的过程。
  康复训练也在手术后第一时间展开。“从看到他最初躺在床上难受的样子,直到现在患者已完全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我感受到这就是心脏康复训练最重要的意义。”帮助新生进行康复训练的王福医师说,他恢复得特别快,与之前在重症监护室中是截然不同的状态。
  据介绍,心内科治疗团队从最早期的重症监护阶段就开始介入,对新生进行康复训练。日常的康复训练中,涵盖了对患者平衡能力锻炼与心肺能力评估。通过训练,目前可以单腿站立达32秒。正常情况下,个人平衡能力在30秒,已是理想状态,由此可见,新生已具备了很好的平衡能力。同时,通过踏步训练,下肢力量也已大致恢复到生病前水平。
  除了身体上的康复外,新生还要适应“人工心脏”带给他生活上的改变,比如该如何与身体上多出来的电池共处、如何洗澡等。2月10日上午,新生与妻子还进行了一次关于“人工心脏”操作维护的理论与实践考试。
  考核内容包括“人工心脏”电池的拆装、更换应急装置、对装置说明书的理解等。这次考核非常重要,是对新生及家属是否已经熟练掌握“人工心脏”设备使用方法的一次检验,以防止“人工心脏”在后期维护上出现问题。
  “洗澡需要借助防水包,避免伤口的导线处进水……”新生说,刚开始操作的时候还有点紧张,经过他和家属的反复学习,慢慢已经熟练掌握,这才顺利通过了考核。说起出院以后的生活,新生也是难掩喜悦之情,“这几年光住院了,等身体恢复了,也希望带着妻子,去外面逛一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