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魅力之城,我们在青岛等你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
2022年05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百余年来,学校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从这里走出了40余万优秀校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学校入围软科(ARWU)、US News、QS亚洲大学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四大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实现世界四大大学排行榜历史性突破,其中连续三年在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世界500强。学校发挥医学学科、师范学科独特优势和品牌优势,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助力青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师范学院、局校共建青岛大学教育集团,打造11所附属中小学,助力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企业家学院、青岛律师学院、青岛社会工作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打造特色智库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固定资产38亿元,馆藏图书328万册,电子图书170万册;主办8种学术期刊;拥有2所附属医院,9家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文教育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招生本科专业79个,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10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型;4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型。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和1个高峰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3个培育学科;学术影响力全球排名813位,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农业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13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25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其中系统科学位居全国第2位,连续两年成为省属高校唯一跻身顶尖学科行列的学科;14个学科进入USNews2022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榜。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9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501人、副教授897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65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67%。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科学研究
  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个。
  “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2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8298篇,SSCI收录论文544篇、CSSCI论文970篇;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76项;获授权专利1828项。
校园文化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年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学在青大”“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近300项。定期举办“书记下午茶”“校长午餐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打造“朋辈思政”新平台,探索建立“学生助理体系”,形成“倾听学生心声,贴近学生需求、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育人环境,将“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建立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等项目200余个。
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0余人、本科生32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3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国家精品课程14门,国家一流课程6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
  学校探索构建“五育+双创”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长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课程+实践+竞赛”路径,不断完善“德育领创,以创塑德;智育启创,以创培智;体育助创,以创强体;美育浸创,以创涵美;劳育践创,以创促劳”的“五育+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学校获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双创示范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志愿者服务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近五年,获得高教学会竞赛排行榜赛事国家级竞赛奖励620项,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铜奖9项,“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国家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
  学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等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不断创历史新高。生源质量逐年提升,省内录取分数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2021年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百所高校典型经验案例。
奖助学金
  学校设有学生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奖学金、进步奖学金、体育奖学金、学科竞赛奖学金。除此以外,社会知名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多项专项奖助学金。每年各类政府、学校及社会奖助学金向本科生发放总额达3800余万元,每年有大批本科学生获得奖励资助。
  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学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为辅助,以社会奖助学金、社会结对资助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元化、有重点的资助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大人正肩负着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我们在山海之间,魅力之城,等待您的到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