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推加快海外开拓步伐。
助企干部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蝶变的关键因子。
制造业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底色,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就能塑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制造业强市,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化工、机器人等产业多点开花,“大抓创新,大抓产业”的济宁,产业发展正在酝酿大转向:一再强调千亿级别的“先进制造业”,精准聚焦302家攀登企业和341个重点项目……
如今,剑指产业链高端的济宁,将先进制造业放到了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正试图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不断提升城市产业的能级,而这一次的目标是:打造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中心城市。
记者 马晓伟 姬生辉 褚思雨 孔茜
大国重器打破矿山机械垄断
传统优势产业能级再提升
6月21日,在山推国际事业园内,伴着出征的号角,SD90、SD60、DH46推土机和SE550、SE750挖掘机等大型矿用装备,列阵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是山推股份大国重器矗立全球舞台的又一实力之举。随着山推加快海外开拓步伐,海外市场呈现热销态势。
“这是山推在出口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开启了山推走向全球的新篇章,更标志着山推成为全球矿用机械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山推股份总经理张民在致辞中说,本次发车的大马力推土机、大吨位矿用挖掘机均由山推自主研发,不仅创下山推单月出口发货量新高,更打破国外厂商的矿山机械垄断。
以山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是济宁先进制造业中的佼佼者。去年以来,济宁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专班聚焦产业升级、项目推进两大支点,紧盯302家攀登企业和341个重点项目。2021年,专班负责推进项目共163个,计划总投资27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16亿元,今年全力攻坚341个项目。
其中,以千亿体量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构建“1+N”协同创新体系为主攻目标,济宁围绕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应急装备三条核心产业链,突出重点项目、企业攀登、产业培育三大主责,聚焦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企业服务5条工作主线,紧盯302家攀登企业和341个重点项目,培育“链主型”企业,加快建设“引领性”项目,努力打造“创新型”集群。
在济宁,工程机械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均为核心产业链,为了做强这两大产业链,济宁全面梳理产业上下游,绘制产业链图谱,紧盯重大载体建设。其中,2022年全力攻坚341个项目,紧盯建设进度,精准施策,确保快速推进,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309个,其中,投资105.6亿元的山能智慧制造园区项目启动建设,吸引9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永生重工中韩高端装备项目等8个市级挂图作战项目超前节点推进。
据了解,2021年,济宁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11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4家。同时,梳理2022年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培育名单,已推荐水泊焊割、神力索具等8家企业申报2022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将工作核心由‘重点企业体量膨胀’向‘培育核心产业链条’延伸,确保2022年高端装备规模企业突破700家、营收突破1000亿元,302家攀登企业营收突破750亿元;173家企业进入强企俱乐部序列,341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74亿元,努力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济宁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专班工作人员介绍。
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逆袭”
新兴产业彰显“智造”威力
今年一季度,在制造业的助推下,济宁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工业税收77.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组数字的背后,济宁围绕提升“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推行“群长+链长制”,“一链一策”提升19条关键产业链。 在济宁,除了高端装备产业外,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工业机器人核心产业链,也充满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提起智能机器人,业内“四大家族”均为日本和欧洲企业,即使中国的企业也多数会选择一线城市。而在济宁邹城,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前不久搬进了自己建设的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产能较之前扩大足足15倍。经过5年的积累和成长,如今的珞石已挤进国内机器人Top10,成为山东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同样,在济宁梁山,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已深耕这一行业18年,其专用车栏板智能焊接生产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第一。“企业要生存下去,肯定得适应市场变化。因此,我们逐渐形成一个传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强项,那就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来调整焊接设备,根据客户生产的产品,来定做适合他们的专用设备。”水泊焊割总经理刘帅介绍,靠着技术创新,水泊焊割潜心研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为终端客户输送了专用车栏板智能制造生产线、车轿自动生产线、搅拌罐自动生产线等多条专用车生产线。
可以说,济宁的机器人产业起步不算早,但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表现颇为亮眼,去年在工业新产品类别中,济宁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增长177%。目前,济宁市现有机器人产业有关企业31家,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产业主要产品涉及机器人整机、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系统集成,形成了覆盖一产、二产、三产,涵盖本体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可以说,济宁的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山东一极。
既有不断培育出的新产业,又有接连上马的好项目,都在不断为济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着不竭动力。5月17日,济宁市2022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集中开工的11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5亿元,涵盖了“十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七网”建设等多个领域。
1560名干部脱产助企攀登
成助推实体经济蝶变关键
在济宁,助企攀登的过程,就是提升制造业企业能级的路径。“蹲守”在各个企业中的助企干部,恰恰是推动实体经济蝶变的关键因子。
2021年,济宁构建梯次强企方阵,深化提升“干部助企攀登”,1560名干部脱产到863家企业挂职服务,391个由市县级牵头领导,市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脱产驻企干部、主办银行负责人组成的“四人”助企攀登小组进行“一对一”帮扶,深度扶持企业攀登进阶。
张沛,是济宁市编办选派的攀登干部,自2021年8月入驻兖矿能源东华重工有限公司以来,牵头成立了政策争取专班,深入研究各项惠企政策,多次带队向市、县两级政府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先后为企业协调争取减税降费和奖补资金1533万元。然而,像张沛一样的助企干部们都纷纷换上工装,深入车间,为企业做好“一线服务员”,提供好“定制化服务”,共同助力企业不断进阶。
今年,济宁把扩大范围、提质强企、攀登进阶作为助企攀登工作突破的重点,构建“强企俱乐部”,对攀登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市级层面“一企一策”集中突破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各县市区推进技改“双千”工程。各产业专班和县市区聚焦“专精特新”培育方向,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建立高成长性企业后备库。组建资本市场专家团队,指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一企一专班”全链条跟踪服务。
同时,济宁将“智慧赋能”作为助力企业攀登的创新动力,组织人员对863家攀登企业逐一调度,全面梳理攀登企业与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合作情况,分行业、分批次组织企业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对接,重点指导364家尚未建立合作的企业对接技术需求,帮助55家合作层次较低的企业达成稳定紧密的实质合作。
来自邹城的山东荣信集团紧紧抓住助企攀登机遇,着力打造清洁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风口。前不久,荣信集团研发生产的煤系针状焦顺利出焦,延伸了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链条,打破了国外产品对中国高端电极行业原料的垄断。针状焦项目的顺利投产,得益于驻企干部提供的全要素保障,及时打通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卡点。
山东荣信集团有限公司驻企干部孙文峰了解针状焦项目资金需求后,驻企工作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融资4亿元,保障项目顺利投产达效。如今荣信集团一个个新项目正在等待接连上马。
荣信集团便是向上攀登、自我蜕变的一个典型案例。自助企攀登活动开展以来,截至2022年4月底,济宁共为攀登企业新发放贷款186.01亿元,攀登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4.83亿元、同比增长30.89%,政府基金累计投资2.8亿元,帮助攀登企业引进各类人才、用工1.68万人,打通了一批阻碍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