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处处金 沂蒙山小调梦成真
从绿色“出圈”到生态“破圈”,百泉峪“生态身价”达到7270.56万元
2022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百泉峪村曾经裸露的山体,如今已被一望无际的绿色所覆盖。
  2022年8月,百泉峪村开发了山地露营。
  方国明带领村民们将破坏严重的矿坑修复成景观湖。
     7270.56万元,这是山东省蒙阴县一个普通村庄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2021年9月,蒙阴发布山东首份村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初步核算,百泉峪村“生态身价”达7270.56万元。百泉峪村的山、树、水等都贴上了“价格标签”。
  这个位于沂蒙山区的小山村,迎来了新一轮的生态蜕变。

  记者 田汝晔 赵艳 徐宁
荆新年 邱明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
  盛夏时节,放眼百泉峪村,满目新绿。村里多处泉眼涌出涓涓细流,千年古槐郁郁葱葱,一幢幢别墅式民宿靠山而建,清澈的湖面泛起粼粼波光……这幅山环水绕、美丽恬静的乡村画卷,是村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百泉峪村位于蒙山北麓,靠着蒙山的天然氧吧,加上丰富的山林水源,景色秀美,气候宜人。守着这一片绿水青山,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
  过去十年,百泉峪在绿水青山间求索:修复生态、建设旅游项目、开发农家乐和民宿,打响了“绿色生态”的招牌,实现从绿色“出圈”到生态“破圈”。
  2022年3月,基于GEP核算报告,蒙阴农商银行通过“GEP贷”,给予百泉峪村3个贷款主体4300万元的授信额度,打开了百泉峪村“两山”转化通道的现实路径,村民们也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好生态带来的红利。
  狼虎峪,是百泉峪村从前的村名。“这名字听起来就叫人害怕,就是因为我们村里太穷了。”村子地处偏远、土地荒凉,以前,种的麦子不出穗,种的地瓜只能结成小土豆大小,玉米只有寸来长,就连靠天吃饭都行不通,老百姓长年难以温饱。
  穷则思变,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在1993年发生了转机。
  1993年7月,在全体党员的推选下,方国明担任了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别的村子都能过上好日子,我就不信,咱百泉峪的命,能一直这么苦?”方国明一上任,就想带领两委班子拔掉百泉峪的穷根子。开过饭店,跑过运输,方国明的脑子活泛得很。
  彼时,百泉峪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一条土路平日尘土满天飞,一下雨,泥汤沾满了裤腿。眼见不能固守“老三样”靠天吃饭,方国明决心发展林果业,可村里没有公路,果品就算种出来,也运不出、卖不掉。
  方国明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他带头拿出了自己三万块钱的积蓄,村民们也纷纷出工出料。
  1994年,百泉峪修建了连接沂蒙公路的运输线,随后又修建了村内外20多公里的道路,这样一来,百泉峪和山区外的世界有了联系。
  修好运输路,方国明便把村干部和党员召集起来:“苗木费和技术费用我先垫上,想发展林果,党员干部先带头种树。”由最初的几户村民到十几户再到上百户,几年时间,全村发展苹果、蜜桃、山楂、板栗1600多亩,人均5亩、户均十几亩。
  通过品种改良、扩展销量,百泉峪的果品销路越走越宽。2005年,村民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5000多元,全村实现由“粮”到“果”的转型。
  “山上的石头也能卖钱,这也是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的好途径。”方国明决心多条腿走路,他又开始带领老百姓搞大理石矿开采,开采的石头就能直接卖钱,这换来了村民进一步增收,村集体收入也有了一定来源。
  百泉峪,再也不是一穷二白的山窝窝了。
为山疗伤,矿坑蝶变
  大理石矿,曾经是百泉峪的“富产区”,是村民心中的“金山银山”。随着无休止的矿石开采,矿坑周边山体裸露、植被损毁、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如今,百泉峪的矿坑蝶变,赫然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招牌。
  “破坏的生态环境,一定要把它修复好。”看到山林被毁、资源透支,方国明痛定思痛:全村停止矿石开采。
  村里人穷怕了,一听说要关停石矿,个顶个不同意。“靠山吃山,凭什么不让开采?”“不开采石头,那靠什么挣钱?”“恢复生态还要往里搭钱,这图啥?”当时,开采大理石在村民眼中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一下子不让开采,他们打心眼儿里不愿意。
  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尘土飞扬的矿石场让王琴至今难忘。“村里的灰土和垃圾袋满天飞,有时候走在路上都睁不开眼,灰头土面的。”王琴很少去矿区,因为每次去那儿回来,衣服都满是尘土。
  方国明开始带领大家绿化荒山,对矿坑采取石碴垫土栽树复绿、深坑蓄水形成水系的方式进行全面修复。全村发展经济林1500多亩、生态湿地1800平方米,曾经裸露的山体,如今已被一望无际的绿色所覆盖,山峦起伏、叠翠葱茏、山光水影相映。
  曾经过度开采、靠卖资源为生的穷山村,变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的生态村。
沂蒙深处,游人如织
  坐拥红色底蕴、绿色资源,成为百泉峪生态发展的最大优势,这也让方国明在乡村旅游上动起了脑筋:既然村里生态这么好,为啥不搞农家乐,让远近的人都知道呢?
  方国明开农家乐的提议,很快遭到了村两委班子和不少村民的反对,方国政就是拍桌子反对的那个人。他满是犹疑:“穷山恶水有啥可玩的?城里人能喜欢咱庄户人的菜?想想都觉得这是个冷门。”村里人更是不理解,都说方国明搞旅游是不务正业、痴心妄想。
  在沂蒙路边开过饭店的方国明偏想试试。开饭店的那几年,他自己掌勺,独创了醉鸭和红烧鹅。寒来暑往,路过的司机都停下来到店里吃饭,甚至店里的座位都不够坐,“当时一开抽屉,满满的都是钱”。
  百泉峪离云蒙景区只有4公里,依山傍水、生态秀美,只是身处深闺人未知。方国明鼓励大女儿和女婿,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古槐山庄。
  “没想到居然会爆出冷门,我们这个小山村,还真有不少人来旅游。”方国政到现在还记得,那年年底,古槐山庄一算账,净赚了五万多块钱,方书记搞农家乐的路子,居然在村里行得通。
  随后,经村两委决策,百泉峪出台政策:对旧院落提升改造的,每户给予2万元补贴;开办农家乐的,每户奖励1200元。自此,全村24名党员中,有22名办起了农家乐。
  夏婧婧是最早一批回村开农家乐的年轻人,“最初,我们压根儿没想过要回老家发展,村里穷得让人没什么信心”,但农家乐的火热,让她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她修缮了老家的三间大瓦房,还建起了二层小楼,一楼是餐厅、二楼搞住宿,靠着好山好水,夏婧婧的农家乐办得越来越红火,“从最初几百块钱,到现在一年能收入一二十万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一个小山村能吃上生态旅游饭不容易,而吃好生态旅游饭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好生态,游客来,可散乱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别人都成立果业或卖东西的合作社,我们搞乡村旅游,为什么不能搞个合作社呢?”方国明的这个想法一提,就得到了不少党员和村民的支持。
  于是,由百泉峪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桃墟镇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经营模式:统一规划开发、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登记接待、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品牌营销、统一收费结算。
  目前,百泉峪已发展38家农家乐和民宿,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2021年,百泉峪村民人均纯收入3.8万多元。
守望青山,点绿成金
  如果说治理矿坑、恢复生态,是将曾经的“金山银山”换回绿水青山,现今发展乡村旅游,则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修复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
  对生态资源整合开发的创新探索,百泉峪村从未停歇。
  2013年,蒙阴县成功创建山东省首个生态旅游示范县;2018年,蒙阴县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蒙阴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这一项项殊荣,也让守望绿水青山的方国明坚定了信心,有了更长远的期待。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百泉峪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在保护中利用,在开发中保护。这些年,先后开发了千年夫妻槐、千年古井、抗日小寨、仙女浴池等20多处景点,还把1300亩果园改造提升为旅游采摘园。
  桃墟镇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利用会费投入建设基本设施,建成日处理120吨的污水处理站和首个三星级公厕,配建了沼气池,全村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灌溉及补水,探索能源循环利用。此后,好消息不断传来。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制定核算规范、推动核算结果运用。
  2021年9月17日,蒙阴县发布了山东省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该县桃墟镇百泉峪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270.56万元,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为29.67万元/公顷。
  2022年3月,基于GEP核算报告,蒙阴农商银行通过“GEP贷”,给予百泉峪村3个贷款主体4300万元的授信额度,其中百泉峪生态价值转换整村授信额度2000万元,给予百泉峪村党支部领办的蒙阴县桃墟镇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授信额度300万元,给予山东沂蒙山文化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授信额度2000万元。
  生态系统服务、GEP、“绿色银行”,这一系列新名词,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都是陌生的,“生态也能贷款?”“咱们村这么值钱?”“单看每个字都认识,放一起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了……”面对村民的疑问,方国明知道,这么多年,村里走生态发展之路,总算是走对了!
  新名词背后,打开了蕴藏在百泉峪的绿色资源,赋予这个小山村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中心主任张惠远提到,开展GEP核算,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的重要一步,有利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持续“赋能增值”,引导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招妙棋,满盘皆活。
  村里的农产品、蜂产品等物质产品以及土壤保持、休闲游憩等文化服务,都可以作为指标,进行生态价值核算,这为村民们送去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我们合作社300万元贷款已经到账,现在正陆续改造我们的民宿。”方国明难掩喜悦,这些贷款将用于提升合作社民宿,“民宿的桌椅板凳、空调,都有钱换新的了,而且年息特别低,三年内还上贷以后,还可以再次贷款。”一笔笔贷款到位后,方国明那些早已计划多年,却因资金不足而搁浅的环境提升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保住绿水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方国明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日子越过越好,百泉峪的村民,也更加珍视眼前的这满山青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