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后的特殊一课
教师节之际,“布鞋校长”和学生再相聚
2022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教师节之际,“布鞋校长”李振华再次和学生们相聚,并给他们上了特殊的一堂课。
  头发花白的学生见到恩师李振华(右)主动求拥抱。
     “我不断把李老师的故事讲给两个女儿听,她们很受感动,长大后也成了人民教师……”当67岁退休教师赵平忠一字一句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光亮,但他忍住没让泪水掉下来。这是发生在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一间废弃山村教室里的一幕。坐在课桌前的十位学生,年龄从12岁到80岁不等,讲台上是他们慈祥的老师李振华。
  从1953年支教至今,“大山里的布鞋校长”李振华已经在沂源生活了69个年头。今年教师节前夕,李振华的学生们想和老师聊一聊,听他再上一堂课,于是便有了这次跨越69年的相聚。一直关注李振华老师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

  文/片 首席记者 巩悦悦
记者 高广超 王凯    

一个拥抱
胜过千言万语

  聚会那天,早早等候在教室外的李振华注视着学生们来的路。和他一样,不少学生已经从热血青年变成了沧桑老人,头发花白的他们见到恩师主动求拥抱。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在学生们全部坐进教室后,李振华也缓缓走进教室、走上讲台。
  “起立!”随着原张家坡中学班长赵平忠的洪亮声起,齐刷刷喊出的一句“老师好”响彻教室内外。
  在讲台下的学生们看来,17岁离开南京老家到沂蒙山支教的李振华,已经在这方英雄的热土上生活了69个春秋,沂源话早已成了他的乡音。当他操着一口浓重方言向学生们问好的时候,时空好似穿越回了从前。
  从12岁到80岁,在座学生们的年龄相差68年。虽然所处年代不同、阅历不同,可即便如此,他们对李振华的感情还是一样厚重真挚,因为他们都在人生命运转折的最关键节点,受到过李振华的影响、帮助和鼓励。
  “几十年过去了,有的同学头发已经白了,有的退休了,有的还正在工作,有的还当了领导。同学们,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很有意义,共同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年代的快乐幸福生活,好不好啊?”一如往常,李振华的课堂上从来都是和善商量的语气。
  “好!”课桌前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简陋的窗玻璃外,斑驳树影洒在灰白色水泥墙上,随着风的吹动时起时伏。被绿意萦绕的简陋教室却成了此刻最温馨的存在。一只瘦长松鼠不小心撞见了教室里的相聚场面,停顿几秒后,它又敏捷转过身去,一个箭步跑开了。
  一位教师和十个学生的故事序幕,从这里缓缓拉开。
一声“父亲”
让李振华泪流满面

  “我叫张文强,我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一年由于贫苦,我辍学在家,跟着父亲干农活。那天我从山里回来第一次见到您,当时也不认识您,就感觉坐在门口的老人非常慈祥。我就问‘大爷,您找谁啊’,这时父亲从屋里走出来说,您来找我,想带我回学校上学。”张文强回忆,从那以后,李老师一直帮助他到中专毕业。中专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李老师就带他到退休后打工的地方学习,这才有了以后的成长。
  “我是在李老师的影响、帮助、鼓励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是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才成了家,有了工作,有了孩子。没有李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说到这里,张文强有些哽咽,“在我心里,李老师一直像父亲一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想喊李老师一声父亲,可以吗?”听到这里,讲台上的李振华已经泣不成声。
  张文强快步上前,站在老人面前深鞠一躬,哭着喊了声“父亲”。两人泣不成声,久久拥抱在一起。这一幕让所有人动容。
  不熟悉他们的人,很难理解老人为什么会泪流满面。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张文强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悉心照料着李振华的饮食起居。
  “感谢文强,20多年来对我的照顾,一直到现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在照顾,我从内心里感谢他。”李振华强忍住哭声说道,“人是有感情的,情无价。我走路他扶着,怕我摔着;我想吃什么东西,他千方百计弄来。我今天能活到86岁,也与他对我的照顾有关。”
  张文强的儿子张恩铭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李爷爷带领下看望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爱在这个12岁少年的心底慢慢萌芽。当天的课堂上,张恩铭也来了。之所以取名“恩铭”,是因为张文强想让孩子永远铭记李振华的恩情。张恩铭目前就读于沂源县实验中学,同时也是李振华事迹展厅的义务讲解员。
一家两代受他资助
先后成了老师

  “我叫赵平忠,是在张家坡中学上的高中。上高中那几年里,我不仅学到很多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已经退休的赵平忠说,“李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特别是对我。”
  1973年,在张家坡中学读高一的赵平忠因为家里困难、爸爸生病,不得已辍学挣工分。李振华知道后翻山越岭去家访,做他父母的工作。“李老师说,孩子上学是大事儿,你们不能误了他的前途。家庭困难我知道,今后孩子的学杂费和吃的用的,我都包下来。”赵平忠回忆,就这样,他因为李振华的关心重新回到学校。有一年下雪天,赵平忠背着煎饼和咸菜罐子去上学。从家到学校十几公里山路走下来,他的鞋底磨透了,脚后跟都露了出来。“看到这个场景,李老师疼在心里,第二天就给我买了双球鞋。”赵平忠哽咽着说,“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穿到新球鞋。”
  受李振华影响,赵平忠毕业后选择当老师。“当了老师之后,家庭还是很困难,李老师就给我和老伴买衣服。冬天的棉衣,夏天的单衣,哪一年的都给买,我终身难忘。”等孩子们长大后,赵平忠不断把李老师的故事讲给两个女儿听,她们听后很受感动,长大后也成了人民教师。因为家庭贫困,当年在沂源县实验中学读书的大女儿赵金霞,也成了李振华资助的学生之一。“16岁那年,李校长知道我家不宽裕,就送来了2000元钱交学费。他每年过年都给我买衣服,一直到我从淄博第二师范学校毕业。”赵金霞回忆。
  正是这种温暖,带给赵金霞成长的动力。受李振华和父亲影响,她长大后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工作中,我也想把李校长的这种温暖传递给我的学生。”说到这里,赵金霞的眼角已经泛起泪花。
“预祝同学们
教师节快乐”

  温暖在这间小屋里蔓延,感动了在座学生。
  记者了解到,李振华教过的上万名学生,有六成以上成了人民教师,而他资助过的2400多名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教师岗位。成百上千像“大山里的布鞋校长”一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源源不断充实到了沂源教育的队伍当中,完成了一代代传承接力。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听完学生们的讲述,讲台上的李振华很受感动:“同学们,过去我做的很多事都忘记了,但你们还记在心里,我很感谢你们。上学时你们就立志当一名老师,而且提出口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现在你们不光成了我,也都超过了我。”
  李振华说,在座的宏德、玉生、平忠三位学生头发都白了,其中宏德已经80岁了。你们当中,很多都去关爱留守儿童,刻苦努力地教好学生,有的甚至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很有成就,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现在我很高兴,你们都有成就,也就代表我有成就。我年纪大了,你们很关心我尊重我,我很感谢你们。”
  一路走来,李振华坚守在教师岗位上,放弃过省市教育部门抛来的很多“橄榄枝”选择。他认为,当老师很有意义,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家都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都在努力做好本分的工作。
  临下课,李振华为在座学生们送上祝福:“在座的10位学生里,有8位都是老师。教师节快来了,预祝同学们教师节快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