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巨树云南黄果冷杉等身照,高度83.4米。
据央视新闻
10月9日,据央视报道,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了目前已知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高度,经测定为83.4米,相当于28层楼高。这棵巨树胸径达207厘米,树龄在380岁上下,相当于青壮年。
据介绍,该高度系通过人工攀树测量和区域调查,并结合无人机辅助测量的方式得出的。这是中国第一次对80米高以上的巨树进行攀测、摄影和种质资源采集的综合科考。
从地面爬到树顶
三人花了七八个小时
当日,科考团队还发布了这株巨树的等身照。记者从参与此次科考工作的野性中国工作室了解到,巨树等身照的拍摄由四位科考队员精密协作完成,先用无人机每隔几米拍上三张到六张一组照片,然后再隔几米拍一组,一直拍到树顶,这样得到160多张不同高度的照片,后期再拼接完成,整体画幅超过3.5亿像素,可投屏于百米巨幕以展现巨树细节。
野性中国工作室介绍,该巨树位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柯研究员团队对上察隅镇布宗村巨树群落进行植被调查,连续发现多棵高75米以上巨树。其中一棵云南黄果冷杉经过无人机初步测量达到了83.2米,超过了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的72米秃杉、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76.8米不丹松,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南投县的81米台湾杉的测量纪录。
今年8月,科考队再次赴察隅县对这株“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进行了人工攀树测量和区域调查。本次科考使用了国际测量巨树的攀树直接测量法,即人工攀爬到巨树顶端,确定最高树梢之后,将金属卷尺从树梢放下至地面测量,最终得出树干中心最低点到树梢高度差为83.4米。
探险家刘团玺是此次科考队的巨树攀爬技术指导,和队友们一起爬到了中国第一高树树顶附近进行了高度测量。10月9日,他告诉记者,当时3名成员协力爬树,从地面爬到树顶仍花了七八个小时。
所有器材全部带走
不对树木造成任何破坏
刘团玺说,攀爬巨树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在国际上已有很多相对成熟的经验。这次攀爬是有一个包括他在内的3人教练团队,爬树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攀爬用的绳子挂到树枝上去。
他们尝试了多种方式,比如用无人机将绳子挂上去,这样试了9次都不行,后来用一种专业的弹弓机,先后发射了18次,把一种专业绳索投射到了30多米高的位置。这种绳索非常结实,几乎没有弹性,可以承重200公斤。
挂好主绳之后,3个人一起把自己挂在绳子上进行测试,确认安全之后,其中一个人就利用类似攀岩的方法,沿着这根主绳抵达30多米的高度,随后通过甩绳子的方式,每次上升3到4米,这样循环往复,最后抵达了80米左右的高度。再往上的话,树干的直径就只有15厘米到20厘米了,也就跟一个成年人的小腿差不多粗。
三个人分别在树顶附近利用100米长的金属直尺进行了高度测量,最后经过专家校正,得到的就是此次发布的83.4米的树高。
刘团玺说,这次攀爬有几个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安全,确保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棵树生长在斜坡上,向南侧微微地倾斜生长,在攀爬过程中,下面50米的地方常常是靠着绳索悬挂在半空的。绳索挂在树枝上,人在树枝间穿梭,需要保证攀爬时不会折断,这里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测试过程,要确保绝对安全。
另一个就是要确保操作对树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他们走的时候不会在树上留下任何东西,比如打钉子之类的操作是绝对不可以有的。下树时会通过一种叫“双绳下降”的方式下到地面上,整个过程都利用绳索来进行,最后也会带走包括绳索在内的所有器材,确保不会对大自然造成任何破坏。
适应高空平衡后
看到了壮丽的大自然
据刘团玺介绍,这棵树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山谷,平时风不是很大。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这里风不大,才能使这样的巨树存在于此。如果一个地方平时风就很大,或者偶尔会有台风出现,那么长年累月的时间里,高点的树某一天就会被风吹断了,不存在能产生巨树的环境。
一般来说,人在第一次攀岩时都会感到恐惧和紧张,这是人的本能。这次爬树也是一样的,虽然这里风不大,但是到了树顶附近后,还是会感受到微微的晃动,那个时候一瞬间本能地会感到紧张,会胡思乱想,担心树要断了怎么办。后来又想到,这棵树存在几百年了,都没有被风吹断,而且科学家也考察了,树本身很健康,没有什么病虫害。
虽然开始有恐惧感,但慢慢适应之后,就开始感受到树顶所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这棵树北侧不远处就是一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山,山谷里是郁郁葱葱的植被,有极为丰富的原始森林。
当人适应了高空的平衡后,恐惧感逐渐消失,看到这样壮丽的大自然,内心会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敬畏。就这样,刘团玺克服了恐惧感,因为三人依靠绳子上下工作,一根绳子上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人,在等待其他人操作的时候,刘团玺玩了会儿自拍,还在树顶睡了一小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