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GDP今年预计突破1.5万亿!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政府将办好16件民生实事
2022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月29日,青岛市市长赵豪志在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青岛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青岛将在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推进数字青岛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二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持续用力
  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大力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开展“亿惠青岛消费年”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加快恢复。着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消费,支持住房改善、养老服务消费。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加快年度投资2045亿元的1276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一批公路建设项目,实现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开工。推进10条地铁线路建设,实现地铁6号线一期试运行。
(二)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持续用力
  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持续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动优势产业扩能升级,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澳柯玛智能家电产业园、奇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青啤精酿啤酒生产基地等4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争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争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三)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持续用力
  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持续用力。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300家、8000家。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
(四)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
  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带动,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等“五个中心”,努力在经略海洋中走在前列。
  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支持崂山实验室入轨运行,加快实施“透明海洋”等大科学计划。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三大国家深海平台建设加快突破。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
  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加快总投资2000亿元的90个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推进抗肿瘤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支持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董家口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6个项目建设,实现原油商业储备库三期、山东液化天然气(LNG)三期码头和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等项目竣工。
(五)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持续用力
  深入落实《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城市更新突破行动,统筹开展十大领域攻坚,推动城市整体环境品质再上新台阶。
  深化重点区域更新改造。实施中山路及周边区域道路交通改造,加快引进新兴业态,实现整体开街运营。大力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加大低效闲置土地消化利用力度,依法依规处置烂尾项目。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完成473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启动十梅庵、张村河北岸等24个城中村改造。新建城市绿道100公里,实施新一批山头公园整治提升,打通未贯通道路20条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
(六)在推进数字青岛建设上持续用力
  加强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以数字变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生活品质、社会治理效能。
  塑造数字经济优势,支持卡奥斯牵头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培育3个数字经济园区。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努力实现“登录一张网、办成所有事”,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加快政府机关自建系统整合,加快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决策。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深化“全市一家医院”建设,实现接入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电子病历跨院调阅。正式上线运行“全市一个停车场”应用程序,丰富“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功能。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国家E级超算中心算力水平。拓展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应用。

(七)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持续用力
  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潜能、塑强竞争优势。
  深化市场化改革,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告知承诺制、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改革。
  强化开放平台引领。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青岛片区在绿色贸易、航运物流等领域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建设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力争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的精准合作,提高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
  深度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持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在沿黄流域城市建设联动创新区。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实施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八)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用力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美丽青岛。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开工建设中电建、中国大唐海上光伏项目,建成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完成东岸城区“煤改气”攻坚任务。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2万个。加快废弃电子回收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建设。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和夏秋季臭氧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小涧西、新河污泥焚烧处置项目建设。完成10处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新造林3000亩。

(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用力
  开展乡村振兴发展行动,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青岛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3家全国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100强。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成4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10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打造2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5个示范镇。实施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稳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十)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上持续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启用市科技馆新馆。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改造弘诚体育场,新建改扩建全民体育健身公园10处、健身设施300处。
  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千里海岸观光廊道(青岛段),增开海上旅游航线。加快地中海俱乐部、元宇宙公园等项目建设,持续谋划招引一批旅游大项目。

(十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
  切实办好16件市办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新设公益性岗位3.7万个以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8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持续打造50所初中强校。推动康复大学去筹招生。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全面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建成启用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山大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改善老城区医院就医环境。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实施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行动,深入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高普通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报销限额。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开工建设公租房600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万户,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间)。
  建设60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15分钟助餐服务圈。完成3800户失能失智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托育机构与幼儿园一体化建设。

(十二)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提升作风能力,增强效率意识,提高执行能力。
  全面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