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上的济宁跑船人
记者随船体验水上货运生活,感受大运河之变和沿岸新风貌
2023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夜幕之下,船缓缓离开济宁龙拱港朝着徐州进发。
  ▲船长杨永军和妻子一起吃饭。
     流淌了2500余年的京杭大运河仍旧一片繁忙。仅在济宁,就有近七千艘船只常年穿梭在运河之上,跑船的人们以水为生。他们是水上运输的主力军,见证了运河之变,也见证了沿岸经济的发展。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济宁润杨集003”号集装箱货船从济宁南下徐州,体验了船员们的水上货运生活,深切感受到了大运河的生态和经济前景。

  文/片 记者 时培磊 李岩松

船上啥都有
跟在家一样

  3月16日晚9点,天空飘着冷雨。济宁港航龙拱港笼罩在橘黄色的灯光下,港口的红色岸桥正将集装箱快速吊运到船上。
  记者登船时,船长杨永军正在做离港前的最后准备。
  “济宁润杨集003”号货船长68米、宽20余米,载满了72个集装箱共2000吨货物,准备驶向徐州。船体中间是货运舱,两侧是宽一米左右的甲板过道,船尾是60平方米左右的休息区,船头是驾驶室。
  杨永军转动船舵,船在细雨中缓缓驶离港岸,不久便驶入位于济宁太白湖旁的运河主航道。当晚的前半夜,由船长杨永军掌舵,船员王广响在驾驶室小休息间入睡,下半夜他要轮岗掌舵。
  杨永军是个标准的山东汉子,高个头,身体健壮,穿着带绒的棉衣。他一手打着船舵,一手操作控制台。
  “时速有多少?”记者问。
  “6公里,急脾气可受不了。”杨永军回答。
  夜晚的驾驶室漆黑一片,异常安静。除了摆动船舵的声音,船低速漂流在运河之上,夜晚显得更加漫长。
  次日早上醒来,王广响已和杨永军换了岗。在船尾的休息室,杨永军的妻子段义芳早已把早餐做好。这里铺着瓷砖,有空调、沙发、餐桌、厨房等,“跟家里没啥两样,就是买菜不如岸上方便。”段义芳负责做饭、打扫卫生,厨房她说了算。
  当天早上,段义芳为大家做了咸面条,每个碗里加了一颗煎蛋。轮流吃完早餐,三个人该休息的休息,该干活的干活,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常年和孩子分离
孩子从小就得自己做饭

  杨永军两口子和王广响有着相似的跑船经历。仨人都出生在跑船之家,从小就跟随父辈在水上谋生。早些年在微山湖捕鱼,后来都加入到船运行业。
  杨永军和段义芳结婚后,夫妻俩就一直在同一条船上。王广响20多岁时上过两年岸,结婚后,又回到了船上,也是夫妻二人同在一条船上干活,直到前两年,他媳妇有了二胎才上了岸。
  他们忙的时候,一年300多天在这条船上度过,船就是第二个家。杨永军这些年开的船一个比一个大,从最开始载重不到100吨的船,到百吨、上千吨的船,再到现在载货量在2000吨的大船,船的载重能力越来越大,也开得越来越远。
  船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最明显的就是船员的活动空间大了。“开小船的时候,一次就得拉很多货,船吃水很深,几乎跟水面相平,冬天水打在甲板上,又滑又冷,根本不敢走。”杨永军说,现在驾驶室从船尾挪到了船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饱受发动机噪声之苦,休息室也变宽敞了,各类电器都非常齐全。
  现在的船比以前干净多了。“以前装散货的时候,特别是运煤,船上到处都是煤灰。一遇上雨雪天,一晚上都别想睡了,害怕遮雨布被刮走,货物出问题。”近两年,集装箱越来越普及,不怕雨雪天,货物几乎没损耗,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变化让人欣慰,但在船上干活仍然辛苦,最大的挑战就是生活的单调。船上的空间本来就相对封闭,仨人又是轮岗,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夜晚是最难熬的时候,驾着船静静漂在运河上,王广响就想想老婆、孩子,想想自己的未来,打发时间。
  对杨永军夫妇来说,自从孩子上了学,他们便常年和孩子分离,孩子从小就得自己做饭、学习。每每说起孩子,段义芳都觉得亏欠他们。
  当然,在船上也有船上的快乐。“湖上冒出一座山,你们见过吗?”闲暇的时候,王广响就会讲述自己在船上见过的“名场面”。他去过很多地方,接触到了沿岸各地的文化,品尝到了各类美食,“这算是跑船的福利吧”。
我们看他们是风景
他们看我们也是风景

  烟花三月,沿途的树已吐出新芽,花朵含苞待放,春光大好。段义芳看着两岸的绿化说:“再过十天半个月,两岸花花绿绿,那才叫美不胜收。”看到湖区飞过的水鸟,她会讲起前段时间遇到过的水鸟云集湖面的大场面。
  的确,跑船人深切感受到了大运河的生态之变。先是运河的污染减少了,过去来往的生计人缺乏环保意识,生活垃圾多扔进大运河。经过沿岸各地的共同治理以及跑船人环保意识的提升,水面已看不到漂浮的生活垃圾。
  其次是两岸的绿化多了,生态小公园星罗棋布。原先的运河两岸,散乱的码头非常多,经常造成水面交通堵塞。这些年经过治理,沿岸的小码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地、公园。有时王广响会看看岸上的风景和人。“我们看他们是风景,他们看我们也是风景。”他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杨永军说,这些年不少地方都对运河河道进行了改造升级,水面宽了也深了,这也是大船越来越多的原因。另外,很多港口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整个航道也进行了“三改二”,加上南水北调东线补水,确保了运河航道的水位常年处在丰水期,大船搁浅的情景一去不复返。这让他们越来越省心,通行效率也大大提升。
  “过去装散货都用小车装运,一个万吨级的船队,得装两三天。现在40%的船都能装集装箱,两三个小时就能装卸完。”杨永军说,济宁港航的龙拱港将“海港先进理念”引入内河,一年时间建成全国内河首家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口。1名司机可同时操控4台轨道吊作业,2分钟就可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装卸,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80%。
  港口、货船、航道相得益彰,大运河越来越成为一条“黄金水道”。
  杨永军搞不明白经济数据,但他能直观感受到,这些年沿岸的高楼大厦多了,夜也更亮了,他运送货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
  3月18日中午,经过一天半的时间,他们抵达了徐州港。船只缓缓靠岸,港口的红色岸桥开启了作业,将船上的集装箱一一抓起放到港口。趁着这会儿,三个人静静休息起来,港口只听见岸桥发出的“嘀嘀”作业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