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上演现实版《孤筏重洋》
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刘勇与5名法国队友划独木舟55天横渡大西洋
2023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勇在划独木舟。
  跨洋划船是一项参与人数很少的探险活动。
     电影《孤筏重洋》讲述一名社会学家和5名成员以孤帆木筏,从秘鲁横渡太平洋,靠执着的信念抗风浪、斗鲨鱼,三个月后抵达彼岸,完成了一次壮举。
  今年春节后,一场现实版的《孤筏重洋》探险上演了——四川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探险家刘勇与5名法国人从西班牙出发,以一叶独木舟横渡大西洋,无帆、无机械动力、无后援补给,6人轮流划桨,3月26日终于成功抵达彼岸,历时54天23小时,航程5239公里。近日,刘勇回到成都,他表示,此次探险也是一次学术研究,未来会整理55天的日志以及影像资料制作成纪录片并且发表学术论文。
  一次人体的极限挑战
  “终于可以走路不摇晃了,平衡功能恢复正常。”4月初,54岁的刘勇在朋友圈发文向亲朋好友述说着自己上岸一周后的身体状态。
  跨洋划船是目前全世界参与人数最少的户外探险活动,参与者加起来也不过1800人,其中能够成功的刚刚过半。其对参与者的意志力、勇气、体能技术、心理压力都是极致考验。刘勇早在2014年和2016年就完成过沿苏格兰海岸攀岩航海探险和南极大陆未登峰航海探险,开始涉足海洋探险活动。这次跨越大西洋采用无动力划船的方式具有极大挑战,是一次完全不同于帆船航海的海洋探险方式——全靠人力划桨,甚至不借助风力设备,全程几乎不能站立,活动空间不足两平方米且横渡时间长达八周。
  据了解,三年前,刘勇曾与56岁的法国探险家Patrick计划乘坐独木舟划桨横跨大西洋,但因为疫情等原因延期到了今年。1月30日,由刘勇与五位法国同伴组成的横渡大西洋探险队从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耶罗岛出发。他们使用一艘名为“桨手”的独木舟开始横渡大西洋。“桨手”是刘勇和同伴们花了近10万欧元采购的一艘二手独木舟,舟身长不到10米,重量约800公斤。加上改装、补给、联络和救援配备等,每个人大西洋跨洋划船的费用远超攀登珠峰的费用。
  “团队成员最年轻的27岁,年龄最大的64岁。”刘勇透露,这次跨越大西洋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无动力划船,完全不同于帆船航海的海洋探险,不借助风力设备,全靠人力划桨。探险全程5239公里,探险队分为两组,每组三人昼夜不停地划桨,耗时54天23小时,每人平均划桨60余万次。划桨60余万次是什么概念呢?具体来讲,每个人要在1分钟完成划桨20次,1小时1200次,需要不间断地划2至4小时。
  “我参与过很多探险活动,挑战过苏格兰北大西洋海中图腾柱,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完成过未登峰,在古巴开辟过攀岩新线路,但相比这次独木舟划桨横跨大西洋,之前的挑战都不算什么,我一度以为自己回不去了。”刘勇说,整个探险过程中,他和同伴几乎没有站立过,靠着喝生水、吃脱水食物生存下来。一路上历经了气候、洋流、险情,但无论多么艰险,都要出舱划桨。
  浩渺的大西洋上,54天23小时里,没有网络,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状态,但刘勇和同伴深知,枯燥绝对不是放弃探险的理由。当地时间2023年3月26日上午8时30分,刘勇和同伴们成功抵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瓜德罗普,顺利完成探险。刚上岸,刘勇感觉双脚没有平衡性,根本无法快速行走。到酒店的距离只有800米,刘勇走了两小时。到酒店后他洗了一个热水澡,擦干双脚后躺在了软软的床上,才慢慢感觉双腿“属于自己”。
一段美景与恐惧并存的历程
  大家都很关心整个行程有多少危险?刘勇说,对普通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夜晚浪如果从侧面打过来就很危险,最危险的一天是在距离目的地约1000公里的海面,导航坏了,船在原地打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努力调整方向,把船稳住。多变的气候是最大的敌人,一次次挑战着刘勇和同伴的耐性。探险队出发后第一周就遭遇了大西洋北部高压形成的大风和大浪天气,同时将低压推向划行路线上,为避开不利天气,刘勇和同伴不得不改变路线持续往南,绕行了15天才从坏天气边缘通过,其间遭遇了25节以上大风、静风甚至逆风天气,在第40天时甚至遭遇北上的逆风,被迫往北退后划行。
  在长达54天的海上探险时间里,他们经历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仅仅是严重晕船症状就持续到28天才缓解,各种恶劣的天气迫使队员们划桨体力消耗巨大,在抵达目的地的前几晚还差点遭遇船只倾覆,几乎每天都有情况发生,最后全队克服困难成功完成这次艰难的探险。“任何一个错误都是致命的,比如一个浪打过来,你没有把自己系在船上,被甩出去了,基本上就没戏了,这个船很小,如果不能把它保持平衡,或者一个人踩歪了,掉下去也会没戏了!”刘勇说,在晚上得观察有没有其他东西发生撞击,更重要的是不能生病。如果遇到阑尾炎或者在海上受伤,只有呼叫救援,最近的货船赶到可能是三天后,货船只会把人带走,独木舟只能凿个洞让它沉入海底,那么这场探险就宣告结束了,只要不是遇到上述情况,不会轻易拨通卫星求救电话。
  艰难的时段,也有一些美妙的场景。“整个航行的过程,有时觉得跟电影里描绘的一样,日出或落日余晖很美。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海洋生物,海豚、鲸鱼甚至是鲨鱼,它们安静地出现在独木舟周围,一次也没有伤害过我们。”刘勇说,除了湛蓝的海洋,大西洋的星空也美不胜收,满天的星光,他们连续几天都能看到月亮与两颗不知名的星星连成一条线。
一场独特的学术研究
  “我探险这个行为是结束了,但是我需要用可能比半年更长的时间来整理和研究,做《大西洋日志》、整理纪录片、完成学术研究等。”回到成都的刘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本次探险过程中,刘勇不仅完成了艰苦探险,还将几平方米的独木舟作为一个社会学场景实验室,对队员的探险行为与社会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争吵和矛盾在极端的环境下也是无法避免的,三个人同时划桨,如果一个人桨频不够,那么其他人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有一个法国小伙子就是典型的城市精致男孩,他会每天花大量时间洗衣服、涂防晒霜。每个人划桨和休息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你偷懒浪费了时间,人家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我会观察他们之间的对话和矛盾,然后记录下来。”刘勇进行了探险人类学和民族志的调查研究,运用影像人类学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还撰写了7万字的海上日志,并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和数据,接下来他将进行整理分析,开展学术研究。
  “探险结束后,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资源的使用。”刘勇表示,只有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生存过的人,才会发现有些资源在非必要时可以不使用。“比如,夏天开车时,空调不必一直打开;水可以循环利用;低碳烹饪等。”
  记者了解到,刘勇在大学期间学过英语和哲学专业,后来出国读书,现在是历史学博士、人类学者、四川旅游学院山地旅游研究院教授。他说,从个人角度来说,探险文化研究也是自己学术研究的一部分,经过多年观察,真正的探险越来越少,因为大冒险时代已经结束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更多的是享乐,现在的探险应该叫做探险旅游。比如说,攀登珠峰,去南极、北极,环球航海等,更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真正的探险,是充满未知,远离现代社交的。
一条不停歇的探险之路
  作为全能极限探险者,刘勇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险纪录片主持人,曾入选“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十大探险家(2016)。在超过25年的探险生活中,他通过极限探险的方式深入到许多渺无人烟之地,其足迹踏遍七大洲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北极、喜马拉雅、中东沙漠、热带雨林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地方。他热爱攀登、摩托越野、帆板、冲浪、滑翔伞、滑雪、航海和高空跳伞等项目,并留下了无数探险故事。
  他是苏格兰北大西洋海中图腾柱的首攀者;最后一座6000米独立山峰人类首攀者;第一位在南极史上完成未登峰首登的中国人;第一位在南极大陆腹地及半岛,完成综合式探险的中国人;第一位在云南未登峰完成滑翔伞的探险者;第一位开辟南中国海龙角峰大岩壁新线路的中国人……
  2011年10月20日,刘勇所在的四人登山小队完成了央莫龙峰的首登。央莫龙峰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是四川境内沙鲁里山系的主峰,海拔6060米。此前,央莫龙峰被日本山地专家中村保称为“川西最后一座未被登顶过的6000米级独立山峰”,仅有的攀登记录是日本和英国队伍的几次尝试,但均未成功。
  2015年,刘勇带领团队创下了中国人首次在南极大陆上完成未登峰探险的历史壮举。在南极的40多天里,刘勇和队友完成了登山、滑雪、皮划艇、攀冰等一个又一个极限探险挑战,足迹踏过9座山峰,开创出了7条新的登顶路线,并挑战了2座未登山峰。
  当问及下一站是哪里,对未来的探险活动有什么计划时,刘勇表示,探险是冒险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下一站的目的地还没有计划。
  综合封面新闻、红星新闻、扬子晚报、山地旅游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