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才和科技创新
从三个方面读懂济宁这场大会的深意
2023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记者 张夫稳 张清直

  4月8日—9日,大运河畔的济宁高朋满座,大咖云集,为期两天的全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出席大会并致辞,他引用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期间,重磅的合作签约、隆重的聘任仪式、顶格的人才表彰、高端科研院所集中揭牌、院士专家园区行,无不源自追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的深刻谋划,彰显济宁对人才引领、创新突破、跨越竞奔的执着追求。
  细细观察大会期间的活动,再回眸过往种种,关于人才智力、科技创新、崛起支点的一个个细节“剧透”,标注出大会背后济宁宏大的发展意图。
  求贤若渴
背后有雄心

  8日下午,圣都国际会议中心,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50余名院士、嘉宾齐聚,共同见证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合作签约。
  济宁与山东大学签约共建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人才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济宁将依托知名高校、人才集团资政、启智、聚才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增智、聚势、赋能。
  “济宁市委、市政府将拿出最好资源、最优政策,用心用情服务,为大家在济宁创新创业、聚力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共同谱写人才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合作签约致辞中,林红玉饱含深情的话语,不禁令人想起当地求贤若渴的行动表现。
  2022年11月份,济宁重磅发布“人才金政20条”,广邀天下英才来济创新创业。当地明确表示用5年时间,集聚50名以上顶尖人才、1000名以上领军人才、20万名青年人才、30万名实用技能人才,预算50余亿元予以经费保障;设立10亿元“市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231+1”产业领域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人才企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储备高质量项目;对入选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根据作用发挥情况,均给予用人单位最高500万元的研发补助……这一系列硬核举措折射出济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迫切和气魄。
  大手笔背后“潜藏”着城市竞争的现实需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不惜代价”的人才招引政策还是这次高规格大会中的系列动作,济宁正务实高效落实部署聚拢“第一”优势、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赢取竞争优势,勇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
用武之地
城市有底气

  9日上午,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圣都会议中心举行,市里设主会场,各县市区和各功能区设分会场,通过电视会议向全市现场直播。院士专家、省内外高校负责人、科研院所教授、省市领导、知名企业负责人、县市区负责人、市直单位负责人、获奖代表、青年人才代表、科技创新型企业代表等550余人参加大会。
  致辞中,林红玉开宗明义,“我们连续两年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创新发展表彰大会,今年更是专门召开这次全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目的就是释放出我们尊重创新、礼遇人才的最大诚意。”
  大会期间,济宁聘任了11位院士“人才大使”。获聘之人在各自领域都是顶尖专家:中科院院士徐春明、黄维、贺林、宋微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赵春江,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东方、姜传海,欧洲科学院院士陈建民、张友明,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张立人。他们将为济宁发展助画方略、指路把脉,在产学研合作、技术指导、项目引荐等方面给予助力,同时依托自身强大影响力带动更多人才团队、创新资源和创新项目集聚济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硬核支撑。
  大会隆重表彰了5名科技创新杰出贡献专家、3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1名科技创新拔尖人才、13个科技创新先进院所、59个科技创新优秀团队,释放出济宁尊重创新、礼遇人才的最大诚意。
  会上还集中签约31项人才科技项目,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领域8项、新材料领域6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4项、高端化工领域3项、新能源领域2项、生物医药领域1项、引进共建创新载体5项、基金类2项,这些签约项目将为济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人才支撑。
  “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稀土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济宁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济宁有限公司”依次进行了揭牌,这些科研院所将围绕先进碳材料、稀土新材料等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孵化等,助力济宁抢占战略新兴产业高地。
  9日下午,围绕高端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机器人产业,县市区举行4场专题论坛,院士们受邀分享产业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
  大会以“人才领航 科创未来”为主题,密集紧凑的活动安排下,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智力、促进科创成果落地转化和交流的用意一目了然。除宣示打造人才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外,开放包容的大会还开启了海内外朋友认识济宁、了解济宁的“新窗口”,有望成为一张城市“新名片”。
  举办如此高规格大会、广发英雄帖吸引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济宁的底气来自哪儿?
  林红玉在大会致辞中介绍,济宁产业发达、势头强劲,已建成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专用汽车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发展,5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济宁投资兴业,为各类人才铺设了放飞梦想的“黄金跑道”和成就大业的“广阔舞台”。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鲁南经济圈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在济宁交织叠加,济宁正充分发挥“九大优势”,实施“九大战略”,按照“六个走在前”的总体思路布局,推动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发展步入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
  济宁内河航运千吨级轮船、万吨级船队通江达海,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山能智慧产业园等一批过百亿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等便是例证。(下转B02版)

  人才大使聘用仪式现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