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名“老家人”来送“金点子”
金乡这场“科技赋能”大会充满亲情
2023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B04-05
专题
家乡亦有诗和梦想
  记者 康岩 陈丹 
  风筝无论飞多高、飞多远,总有一条线,拽着它找到自己的起点。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或到沉稳持重的中年,或到老骥伏枥的鹤发,一批又一批金乡人怀揣梦想,外出打拼。
  他们在千里之外站稳脚,拼下一片天地,但仍然割舍不下那份家乡情。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4月7日,金乡高质量发展之“科技赋能”大会在山东金乡举行。带着一份深深的金乡情结,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60多名金乡籍专家学者齐聚家乡,结合金乡产业发展需求,为金乡科技创新赋能。
  “融资不如融情、融技术,让有家乡情结的有识之士,汗撒家乡未来的大建设。”金乡县委书记郑士民说,在经济结构大转型之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金乡希望通过这样一场富有亲情的科技大会,广泛荟聚金乡籍在外人才,凝聚共识、集聚智慧,为金乡高质量发展招才引智,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挺起身子当“保安”,俯下身子当“保姆”
  春日传乡音,清风迎客来。4月7日,60多名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金乡籍专家学者齐聚家乡,操着浓浓乡音共话发展,为家乡送智慧、送资源、送成果。
  “成功并非只在远方,家乡亦有诗和梦想。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乡,常回家看看,走走儿时的小路,尝尝熟悉的味道,讲讲过往的故事,数数家乡的变化,并充分利用广博的人脉资源,为金乡发展牵线搭桥,多把创新事业布局到金乡,把研究成果转化到金乡,把优秀人才引荐到金乡,为金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郑士民在会上与大家共说家乡话,发出最真挚的邀请。
  会上,举办了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检验检测科普万里行(金乡站)”启动仪式,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胡晓惠发布“先进制造业分布式科技服务技术集成研发与示范”科研成果,来自金乡的中小学生与院士热情互动,市县领导为金乡“顾问之家”揭牌,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宣读了“我为家乡当顾问”倡议书,专家学者还和企业签订了“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金乡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宝地。今天我们载誉归来、衣锦还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博士帽、我们的学士头衔是家乡的水浇灌的。水有源、树有根,我们不能忘记家乡的恩情,我们要报效桑梓。让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才能、科技和资金,反哺家乡,支援家乡发展,使金乡成为最美的金乡,使金乡成为真正的金子之乡。”国务院原参事袁伦渠深情表达了浓厚的家乡情怀。
  “故乡是每一位在外游子浓浓的牵挂,回报和服务家乡的经济发展是我们游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建议,金乡县通过推进项目建设,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大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高标准规划和建设融合创新中心,引进重要特色平台和服务载体,引入国际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世界领先水平的应用研究育苗平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平台;面向产业需求,提供概念验证、创业孵化、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优质服务;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的紧密合作,聚焦关键技术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科技智库,积极推动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金乡。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我们金乡籍的在外专家和当地企业实现完美互动,达到助力本地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和鲁特电工、金狮汽配等金乡知名企业进行了初步互动,下一步,将把我们团队的一些科研成果和家乡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为金乡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玉满怀深情地说。
  “作为老家人,我们将不断推动各项产业经济持续壮大,提升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推进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郑士民表示,金乡将进一步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赢人才就是赢未来”的导向,“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为来金人才提供平台、提供政策、提供机遇、提供礼遇,挺起身子当“保安”,俯下身子当“保姆”,让大家放心干事业,放手赢未来。
  近年来,金乡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出台“蒜都人才十条措施”,创新打造了蒜小宝系列驿站、“南才北引周转仓”“青年人才蓄水池”,在北京创建鲁南首家“人才飞地孵化中心”,组建北京-金乡博士联盟,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3家,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航天二院等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转化科研成果70余项。
  同时,金乡持续做优“人才之家”“温馨港湾”,更大力度识英才、聚英才、用英才,为广大人才提供最周到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良的环境。畅通“金才回乡”渠道,梳理金乡籍在外人才信息,建立“一录、一库、一书”联系联络机制,开展常态化对接交流活动,加大在重点城市布局“蒜小宝”驿站、博士联盟工作站、返乡创业服务站力度,畅通在外专家人才回引通道;完善好在外人才沟通联络机制,借助联谊会、座谈会、推介会等渠道,向在外优秀人才发布金乡人才新政、家乡发展成就和人才技术需求等信息,并积极邀请相关方面人才参加全县各项招商、交流等活动,加强信任关系建立,进一步促进人才回流。
两张清单,让需求与服务精准匹配
企业发展“云问诊”,老乡专家“开良方”
“小”学生对话“大”院士,点燃科技梦想
“我为家乡当顾问”
  当日,在这场富有亲情的科技大会上,年过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还专门与金乡的中小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张爷爷,您好!您小时候就想当科学家吗?在您成为科学家的道路上,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吗?”在小学生对话大院士的环节中,一位金乡县小学生提问。张玉奎院士深情回顾了自己年少时求学的经历,“学海无涯、不学则罔,我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时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学小组,用煤矸石和线圈制作简易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科技就是力量’等节目。咱们现在生活在信息便捷的年代,有了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更应该用好这些信息手段,立志科学、建设国家。”
  “张爷爷您好!我也想成为像您这样的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我们需要读哪些书,增加哪方面的知识?”一位学生代表向张玉奎院士提出一个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张玉奎说,博览群书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途径。“我本身是学化学,但是现在也在坚持学习计算机编程,用来辅助研究。我觉得在我们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精神,坚持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受益。”
  “回到学校以后,我将把您的叮嘱也告诉热爱科学的同学们,我们也要向您一样,立下报国的志向,用科学的进步,促进国家的进步。”这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言语之间,充满力量,随后,孩子们与张玉奎院士一同合影,这张合影会像一座灯塔,指引着这群金乡青少年人生的航向。
  “产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技术和人才,有了好的技术,也就有好的产品和好的产业,我们希望借这次机会,向在外奋斗的‘老乡专家’寻求帮助,共同助力家乡的高质量发展。”金乡县委书记郑士民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大会发布了“两张清单”:一张是来自金乡园区和企业提供的数十份技术需求清单,记录了企业的产业发展情况、主要产品和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每份需求下面都留有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另一张则是“老乡专家”对家乡倾注深情的服务清单,列出专家们的科研成果和擅长领域。当天,共有30余项由“老乡专家”带来的技术与当地企业需求匹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康富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健康事业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他们提出的技术需求是,需要具有功效性功能性大蒜深加工食品的研发技术。该企业负责人田云峰表示,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他们希望能从“老乡专家”这里汲取一项新技术,助力他们生产出一款延长大蒜产业链的爆款产品,不断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
  康富森生物科技的需求,恰巧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海涛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建议,研究大蒜是否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否在癌症的治疗中起到作用等等这些问题。“借助我们的天然优势,提升金乡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产学研的领域,为科技赋能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玉说,这次大会可以让外地的金乡专家与本地企业实现完美的互动,助力本地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团队已和当地的鲁特电工、金狮汽配进行了互动,下一步我们将更深层次地进行沟通和合作,为金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经过沟通和碰撞,两天内匹配项目就达到了30多项,这里面有化工类的,也有食品类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就会带动一个产品的崛起。”郑士民坦言,开会不是目的,关键要取得成效,真正解决问题,切实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给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当天下午,云直播“专家顾问企业行座谈会”活动按时举行。来自高校、研究院的40多位金乡籍学者,在大会现场与对当地企业现场连线,进行“云问诊”,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注入源源动力。
  活动首先对新材料产业园区、食品产业园区、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等四个园区及重点项目进行了推介,随着“一区四园”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相关主导产业正强势崛起。其中,新材料产业园连续9年跻身全国同类园区20强,食品产业园被评为中国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家乡的蓬勃迅速发展,无不令“老乡专家”们欣喜振奋。
  随后,来自金乡新材料产业园区的两家化工企业,从切身发展角度出发,向老向专家们线上求助。“我们是一家甲苯成产类企业,请问专家如何更好节能?”来自金乡新材料产业园的一家化工企业表达了困惑。
  “这是我研究的方向,我来解答。”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桂莲说,首先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避免跑冒滴漏现象;其次可以通过操作优化、全流程优化等环节,做好各环节的精细传导;另外,还可以引进绿色节能设备,进一步做好节能。
  当然,老乡间的帮助不仅停留在建议,更会付诸行动。刘桂莲说:“会后,我们可以加强联系,并到现场实地考察,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方案。”
  另一家化工企业则在硫酸固产处理方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洪涛,专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研究方向,他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把企业现有硫酸样品带回学校,到实验室进一步试验、分析,以找到适宜企业的固化方法。”同时,他表示,相较于硫酸固化,精制硫酸镁拥有更多优势,建议企业关注该种生产方法。
  随后,40多位专家老乡们,从切身专业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为金乡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我们应该做大蒜特色产业的同时,开拓大健康食品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在将来经济发展中,将起到极关键作用,如有需要,我愿出力。”“大气环保是我们学校特色专业,我们愿与咱们当地化工企业进行合作。”……
  朴实、亲切、毫不保留的交流,架起了当地企业、金乡籍在外专家学者、县委县政府等多部门沟通的桥梁,畅通了相互交流的渠道。
  “我们用心用情打造‘顾问之家’,旨在搭建一个聚才、聚智、聚力的平台,架起一座沟通开放的桥梁,让更多高层次人才离金乡企业更近一些,助力金乡本地企业发展得更强劲一些,同时也为我们畅叙乡情、加强联系、搞好服务提供一个机遇。”郑士民由衷地说。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金乡顾问”们也发出了回报家乡的“最强音”,发布了一份充满亲情的倡议书,召唤有识之士入住金乡“顾问之家”。
  家乡的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亟需在外乡贤化思乡情为助乡行,聚小力成大力,以实际行动回馈桑梓、报效家乡。
  “金乡顾问”们倡议:我们要当好“先行者”,饱含对家乡的深情,想家乡所想、谋家乡所谋,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大潮之中,把论文写在金乡大地上。我们要当好“引路人”,动员导师、各研究领域专家教授加强与家乡的产学研合作,引荐更多高层次人才、外地客商来金投资创业,把好项目、好技术带回家乡,帮助家乡兴产兴业。我们要当好“智囊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更多可参考、可借鉴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当好“代言人”,把家乡的产业、资源、政策和环境宣传推介出去,展示家乡开放包容、热情好客、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
  “一日金乡人,一生金乡情。我们坚信,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能众志成城。让我们携手同心、砥砺同行,共享机遇、共筑梦想,为家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共创金乡更加美好的明天!”金乡“顾问之家”吹响了“金才回乡”的“集结号”。
  人才、科技、教育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支撑,本次高质量发展之“科技赋能”大会,创新地将三者融合贯通,搭建出“老乡专家”们与家乡沟通的新平台。“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在外的金乡籍专家学者们众人拾柴,势必点燃金乡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奋力谱写美丽富裕幸福金乡新篇章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编辑:康岩 组版:李腾 校对:李从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