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团队到儿童康复中心帮孤独症儿童逐光而行
2023年08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编者按:暑假当下,为记录下青年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和家乡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特别发起“我在三下乡”稿件征集,用笔和镜头定格下您的青春记忆。
  实践小队来到邹城市人民医院。
  记者 巩悦悦 整理

  以下是曲阜师范大学朱宁的“三下乡”故事:
  “他们好像被隔绝在遥远冰冷的星球上,不会说不会看,会感到痛但不会哭。”为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研究各种可以缓解孤独症刻板行为的方法,我们学校的“沐浴心灵”实践团队于7月11日到7月21日来到邹城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进行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参与到了与儿童们互动的过程中,沉浸体验了他们的训练生活,我们耐心沟通、积极引导,逐步帮助孩子驱散心底的阴霾,逐光而行。
  实践队员来到康教中心,在中心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实践队员在实地观察下发现,康教科室分为多种类型,具体大抵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而班级分为星星班、月亮班和太阳班,它们的分类并不是根据年龄来,而是根据病症的大小来分班,症状最重的为星星班,症状最轻的为太阳班。
  根据老师的引导,实践队员来到星星班进行观察,发现孤独症的具体表现为眼神放空、不能够去理解别人的言语,甚至喊他的姓名也不能察觉到,但是可以看到,即使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老师所教给的内容,但是老师仍然坚守自己的初心,克服心中的阴霾,使孩子们向阳而生。
  实践队员于第三天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特殊儿童对实践队员有非常大的兴趣,愿意尝试去接触实践队员;在实践中,实践队员参与对孩子们进行精细化训练,他们虽然很难听懂别人讲话,但是对自己的名字还是会做出一些刻板反应,康教中心老师指出,他们具有极强的“个人中心”思维,很难与他人交流。实践队员根据不同儿童的症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精细化训练。
  根据他们的颜色识别问题,实践队员对其进行分为四步的精细化训练,首先,实践队员拿出两种颜色相同的积木作为训练物,并让孩子将蓝色的积木放在蓝色的积木上,黄色的积木放在黄色的积木上;第二,将多个不同颜色的积木放在桌子上并让孩子将其中颜色相同的积木寻找出来;第三,用色卡代替积木,让孩子把蓝色的积木放到蓝色的色卡上;第四,拿出孩子喜欢的玩具,并询问该玩具为何颜色,实践队员首先说明是蓝色的,并让孩子再次重复“蓝色的”。
  在与康教中心老师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儿童由于受家庭原因影响以及出生基因影响才会展现出这样的表现,而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了改善孩子的刻板行为与消极行为,使其获取基本生存的技能。
  在实践中,实践队员向康教中心的老师学习了一些音乐手势舞,在音乐伴奏下,让家长协助儿童模仿实践队员的手势进行舞蹈。在音乐舞蹈与儿童家长的互动下,实践队员观察到音乐律动可以改善一些刻板的行为,而在家长的陪伴下,这种具体的实践课会更好地开展并进行下去。
  实践队员在科教中心老师的引领下,去另一教室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了艺术训练。实践队员给每一位孩子及家长一张画,并让家长引导小孩子用水彩笔涂色,一步一步进行上色,亲子共同完成,孩子需要识别原图中不同的颜色来进行彩笔选色。在此过程中,实践队员观察到,在父母的陪同下,孩子对于这一类精细动作的开展并不困难,亲情更是治愈孩子的良药。
  实践队员与孤独症儿童进行颜色识别的游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