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农超数字员工“小超”同步上线。
8月28日,由政府、企业和媒体携手成立的农业大平台——“齐鲁农超”山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以下简称“齐鲁农超”)正式上线。该平台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众报业集团、鲁商集团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负责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是官方指定的唯一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自主平台。
综观当前农副产品交易行业,相关商业平台已不鲜见,山东缘何要在此时推出“齐鲁农超”农业大平台?在相关业界专家看来,“齐鲁农超”的推出,符合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现实,该平台精选山东农业优品,聚合山东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连市场,下连用户,实现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产销对接、产品交易、质量管控、在线服务等六大功能的模块化运作,有利于山东省优质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建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亟需构建一个省级大平台
在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山东省首席数据官联盟秘书长于登杰看来,“齐鲁农超”的推出符合当前山东农业发展的现实。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用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身居“农业大省”之位的同时,山东农业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之问,诸如产品品种老化、质量不稳定、品牌力不强、农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也有出现。
“山东农业体量大,很多产品不愁卖,但农业产业链条长、比较复杂也是现实。”于登杰表示,山东农业当前需要有一个省级平台去帮助各地农业实现更好的高质量发展。目前,现有的农产品商业平台,多数仅仅停留在销售层面,难以向农产品上游延伸,很难帮助产业带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齐鲁农超”通过数据采集,向上可以进行品质、规模化等问题的反馈,向下可以通过数据提早预判市场行情。
山东深耕地理标志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三产融合战略推进中心高级顾问李建超认为,省级平台对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至关重要。“广东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的‘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已经相对成熟,打响了一批‘粤字号’农业品牌,实现了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那么,山东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该如何发力?”他表示,“无论是广东还是山东,首先要构建起一个省级的统一口径在方法论上都是相同的,而齐鲁农超恰恰具备了这个特质。”
让好产品与消费者
实现零障碍互通
根据平台定位,“齐鲁农超”将整合山东特色、优质供应链及地标农产品,让好产品与消费者实现零障碍互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场景。同时,还将通过资源整合降低农民和企业的推广成本,提升产品和品牌溢价,实现对山东本土农副产品品牌的扶持,促进区域创收。而在“齐鲁农超”上线后,通过其小程序,该平台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会初见端倪。
打开“齐鲁农超”小程序,简洁的页面设计将最直观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预制菜品、酒水饮料、粮油调味、蔬菜瓜果等一级入口设置让消费者得以便捷选购所需商品。同时,在首页还设置有限时秒杀、当季热卖、山东手造等入口,在给予消费者优惠便利的同时,对于山东特色农产品也进行了展示。
对于入驻企业,“齐鲁农超”则给出了“三零”的优惠政策。据悉,所谓“三零政策”,即零元入驻平台、平台交易零佣金、全年零元服务费,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三零政策”将对山东各农副产品商家持续展开。入驻平台的绿杰股份有限公司是该政策的受益者,公司副总经理冯毅表示,“三零政策”有利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同时,他也对平台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平台的建设让山东农产品有了更统一的出口,有利于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的提升。”
讲好“三农”故事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除了让山东农业好品、优品与消费者实现零障碍互通,“齐鲁农超”还将发挥平台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擦亮山东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按照规划,平台还将通过政企媒合作运营的模式,从广度和深度方面挖掘山东乡村振兴工作的优秀案例、讲好山东“三农”故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在于登杰看来,政府主导、政企媒合作运营尽可能保证了品牌建设环节要素齐全,其中,政府做好监管、政策推动及方向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化执行,至于媒体,则可为品牌建设提供独有的视角与资源。
“媒体对品牌打造有着丰富经验,未来可以通过政企媒深度合作,比如深入某一产业带,发掘典型案例,切实解决行业痛点,并进行可复制模式的提炼,从而讲好山东农业故事。”于登杰说道。
诚如于登杰所言,在“齐鲁农超”的发展规划中,深入产业带已经提上日程。8月28日,平台上线的同时,16市联动直播季也随之启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布局全省,进行溯源直播,讲好“三农”故事,助力山东农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擦亮山东特色农业“金字招牌”。
(记者 黄寿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