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紧紧围绕有效防范和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持续强化应急指挥协调、区域应急协调联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抢险救援组织协调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记者 张玉岩
加强应急协调联动
强化应急指挥协调。进一步规范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处置机制,全力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组织有序、协同有力的现场应急指挥体系,切实做好灾害事故现场应对处置工作。积极推进军地协调联动。突出协调联动机制建设,与驻鲁央企及省属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提高全省应急救援能力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初步建成“智慧救援”信息系统,确保实时在线调控全省各级救援队伍及车辆装备,针对性预置救援力量。
此外,强化区域应急协调联动。积极参与沿黄流域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签订《黄河流域九省区应急救援协同联动协议》,持续推动多层次、多区块应急协同联动协作模式。建立应急救援车辆快速通行机制,保障救援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快速高效通行。建立市级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我省济南、德州、聊城、滨州4市与河北省沧州、衡水市,济宁、枣庄、临沂、菏泽4市与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6市,分别建立区域性应急联动机制,推进区域联动联防联治联控。
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方面规范预案管理,印发实施《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同时,健全省市应急预案体系,省级和16个市的总体预案以及29个省级专项预案全部完成。强化监管执法,会同执法局组织开展企业应急预案和演练专项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实战化演练,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各级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4万余次,参训人员430余万人,其中举办省级应急演练9次,拉动队伍120余支5700余人。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一方面强化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五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建成省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危化品事故灾害、矿山和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救援中心,所属救援力量完成布局。加强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奖惩考评机制,实施动态准入、退出机制,确保省级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处置更加高效。建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47支,覆盖危险化学品、矿山、钻探、防汛抗旱等重点行业领域,同时新培育10支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拓宽救援范围。开展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能力水平。
此外,强化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山东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从组织、设施、救援、装备、人才等系统进行统筹规划,明确我省航空应急救援发展目标、布局和建设内容。加强航空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1处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雪野基地和烟台、泰安、威海、潍坊、临沂5个区域基地,在全省重点区域、重点林区部署直升机临时起降点283处,初步构建起“中心基地-区域基地-应急起降点”三级航空救援网络体系。全力推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我省常年驻防各类直升机16架以上,逐步实现了重、大、中、轻多机型、集群式立体作战的航空应急救援模式,初步实现了80公里航空救援半径全覆盖。
强化社会应急力量管理。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建立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灾害事故救援的现场协调机制,规范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年初将3支社会应急队伍纳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日常宣讲培训等工作。
强化抢险救援组织协调
做好应急准备。加强重点时段值班值守,制定应急值守工作方案。加强现场处置紧急拉练。深入开展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问题的调查研究,选取部分省级应急演练,通过临时设置场景、增加科目等方式,组织开展“双盲”演练,实施临时性紧急拉动和应急救援装备调集。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3次紧急拉练,涵盖厅内处室、区域救援中心、省级队伍等,有力提升了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积极开展抢险救援。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指令,8月9日调派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应急救援中心(消防支队)、胜大水利工程2支省级专业救援队、抢险队员71名、车辆18台、装备45台套(排涝总能力达20000立方米/小时)驰援吉林。经过30个昼夜连续奋战,持续运行660小时,出动指战员800余人次,累计排水1058万立方米,消除了3200公顷农田涝情,恢复10多个村庄道路,使9000多名村民得以及时返乡、正常通行。今年以来,省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成功完成了烟台、威海、临沂、泰安、济南等13起森林火灾救援任务,直升机共计吊灭飞行118架次207小时43分钟,吊桶洒水1243桶6293吨,在森林防灭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省级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紧急拉练暨技能竞赛。
2023年森林火灾综合应急演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