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巴西起草的巴以局势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美国投反对票。 IC photo
联合国安理会当地时间18日就一份巴以局势决议草案举行表决,其内容包括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人道主义暂时停火等内容。决议草案获得12个安理会成员赞成,但美国投了否决票,致使决议草案未获通过。多国对此表示遗憾和失望。
表决结果难以置信
这份由巴西起草的决议草案内容包括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以及恐怖主义行为,呼吁根据国际人道主义法保护所有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等。该决议草案获得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中12个成员赞成,俄罗斯和英国弃权,美国是唯一反对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安理会表决后作解释性发言说,巴西提出的决议草案总体上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代表了安理会推动实现停火的起始步骤,也可能是当前情况下安理会唯一可能达成一致的案文。安理会16日晚曾就俄罗斯提出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但是一些国家选择投反对票,理由是愿以巴西提出的决议草案为基础,要求多一点时间寻求共识。在过去40个小时里,相关国家对巴方草案既没有发表意见,也没有表示反对,这让大家期待今天安理会能够顺利通过决议,但最终的表决结果让人难以置信。
张军说,相关国家口头上强调安理会应该采取正确的行动,但这些国家的投票立场让人怀疑其根本不希望安理会采取任何行动,不希望真正解决问题。
针对美国否决导致决议草案未获通过,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指责美国“虚伪”“持双重标准”。巴西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内塞表示,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沉默和不作为占了上风。阿联酋常驻联合国代表努赛贝表示支持全面人道主义停火,并称“这场毁灭性战争的每一个小时都是对国际人道主义法原则的嘲弄”。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德里维埃对决议草案未获通过深表遗憾,指出安理会因此失去了重申向加沙地带民众提供生活必需品的机会。马耳他、莫桑比克、加纳、瑞士、加蓬、厄瓜多尔等国代表对安理会未能通过决议表示遗憾。
拜登访问尴尬收场
美国总统拜登18日抵达以色列进行访问。访问前夕,加沙城一家医院遭到空袭,造成471人死亡。巴方认为这是以色列军方所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声称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应对这一事件负责。约旦18日凌晨宣布,取消原定于当天在安曼举行的巴勒斯坦、约旦、埃及和美国四方领导人会晤。
拜登18日与内塔尼亚胡在特拉维夫举行简短会谈,再次表达对以色列在“自卫”方面的明确支持。拜登说,发生在加沙城医院的袭击事件“似乎”由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造成。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希望通过此访为明年美国大选提振选情,对外则希望展现对以色列支持,同时平衡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但加沙城医院遇袭及随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取消会晤,让拜登此行陷入尴尬窘境,既要表达愤怒,又要避免冲突升级,面临新的外交难题。
埃及总统府发表声明说,埃及总统塞西18日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同意通过拉法口岸向加沙地带提供“可持续”援助。两国有关部门将在联合国监督下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协调,确保援助物资抵达。塞西18日还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开罗举行会谈。塞西表示,埃及坚定不移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拒绝任何将流离失所者转移到与加沙毗邻的埃及西奈半岛的企图。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当日发表声明说,安全内阁一致决定,应到访的美国总统拜登请求,以色列将不会阻拦食品、水和药品等人道救援物资经埃及进入加沙地带南部,但“任何送往哈马斯的物资都将被阻止”。
声明同时说,在哈马斯释放被扣押人员之前,将不允许任何人道救援物资经以色列进入加沙地带。此外,以色列要求红十字会人员探视被哈马斯扣押的人员,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这一诉求。
遇袭医院死伤逾700人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8日下午发布消息称,以色列军方17日空袭加沙城阿赫利阿拉伯医院(又名浸信会医院),已致471人死亡,314人受伤,其中28人伤势危重。按照美联社说法,这是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致死人数最多的单次袭击。巴卫生部门说,截至18日14时45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死亡3540人,受伤13000余人。
加沙城希法医院接收了大约350名受袭医院伤员。希法医院负责人塞尔米亚说,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伤员躺在满是血水的地面上,痛苦哀号。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18日报道,当天约旦河西岸全境罢工,悼念在加沙城医院遭袭中遇难的巴勒斯坦同胞,抗议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持续打击。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7日晚在社交媒体发表声明,否认以军对上述医院进行空袭,并称据以方掌握的多个情报来源,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因火箭弹“发射失误”击中加沙城一家医院,应对此负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媒体上强烈谴责此次袭击事件,并强调医院和医务人员应该受到国际人道法的保护。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也在社交媒体上谴责这次袭击,呼吁立即保护平民、停止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
美国糟糕的中东政策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学者帕尼科夫表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缺乏真正的战略,这将构成长期风险。
多年来,美国在中东频频挑起冲突,甚至发动战争直接推动政权更迭,导致中东多国战火连连,深陷冲突泥潭和安全困境。中东研究所学者哈拉瓦对此直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已无法挽救,“美国人在该地区不讲道德”。
然而随着明年美国大选不断临近,面对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美国政客却仍把中东问题当作竞选筹码。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问题专家阿尔特曼所说,拜登作为政客的身份决定了此访的意义,对他而言,这是竞选的延伸。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有关以色列的议题在美国党派政治中热度上升,共和党屡屡攻击民主党“支持以色列力度不够”。拜登希望借此访突出他对以色列的一贯承诺,以巩固或争取国内犹太裔及基督教福音派的选票。
令拜登尴尬的是,民主党党内并不完全支持他的“亲以”立场,多位进步派议员批评“以色列空袭所造成的平民伤亡”,呼吁冲突方立即停火并对加沙地带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此外,民调显示近年来民主党人对巴勒斯坦的同情度在上升,因此拜登通过此访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政治加分,还是未知数。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