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0月19日讯(通讯员 杨朝 陈蕊蕊 李伟) 10月12日,济宁学院举办了“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研讨会。
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济宁学院党委书记杨天梅出席并致辞,来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近20名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出席研讨会。会议由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丰家雷主持。
杨天梅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阐发新时代背景下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耦合发展的机理与协同机制构建,连接传统与未来,是对儒学、儒商精神的弘扬传承,也是对儒学、儒商精神在新时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的深入探讨与挖掘。
杨天梅表示,本次研讨会是济宁学院广大师生向省内外专家学者请教学习的好机会,学院将以本次课题为契机,围绕弘扬传承儒学、儒商精神进行深入研讨探究,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济宁学院“儒学”“儒商”特色式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路径和天地。
课题组顾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参会专家对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济宁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国华作总结发言。
“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研讨会。
相关链接
召开课题研讨会,优化完善研究框架
10月15日至17日,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丰家雷,济宁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国华率济宁学院“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课题组赴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考察交流。
丰家雷向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监事长、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理事长范永进介绍了目前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他指出,济宁学院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已组织鲁沪两地儒学、儒商研究专家、企业家等召开课题研讨会,就研讨会专家反馈意见建议情况与爱建特种基金会进行了交流,表示课题组将根据本次交流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研究框架。
陈国华指出,“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课题立意深远,对充分落实“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右手书法,我为曲园添彩 曲园学子润色校园景观石,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深入推进文化“两创” 春秋讲坛第五讲开讲
曲园学子为校内景观石润色。
本报济宁10月19日讯(通讯员 李文振) 10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第12届“左手国学·右手书法”之“我为曲园添彩”活动启动。学校党委副书记卢国强出席仪式并现场指导同学们对校园景观石刻修补、润色工作。
卢国强指出,校园景观石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折射出传统文化办学特色,书法学院通过“我为曲园添彩”活动为校园景观石刻润色,彰显了专业特色优势,体现出对于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守护,在活动的具体开展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效果。
学校团委书记孔轶众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让曲园学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仪式由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建新主持。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胡乃永介绍了活动实施方案。此次活动共分为“发挥专业特长,润色校园景观石”“深耕国学,探寻其根源”“开拓载体,打造‘云上曲园’景观石刻文化展”三个板块,通过对校园石刻书法的整理、修补,让曲园学子“透过书法看校园”,深入了解曲园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加强爱校荣校教育。
本报济宁10月19日讯(通讯员 刘艺) 10月12日,2023年春秋讲坛第五讲(总第121讲)在孔子研究院学术讲堂举行,山东大学教授孟祥才主讲《谈谈除儒家之外诸子思想的缺失》。
孟祥才分析了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诸子思想中的优长和不足,阐述了汉代以后,诸子思想退场,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因由。他指出,儒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兼采诸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讲座中,孟祥才广征博引,侃侃而谈,经文信手拈来,语言风趣幽默,内容通俗易懂,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讲座最后,他还对现场听众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春秋讲坛”是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主办的公益性系列文化讲座,秉持“继往圣、开来学、明明德、启新知”的宗旨,汲取先圣智慧,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