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琪 通讯员 王荟
“法润芝阳”是什么?在龙口,提到这个问题,你会找到多个答案。
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法院诉源治理集约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法润芝阳”小程序的注册用户已超8万人。关注小程序的人民群众说:“这是老百姓身边的法律管家。”
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法律管家”的作用可不小,目前通过它接收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矛盾问题工单已达4700余个,围绕它组建的调解组织和人数已分别达675个和1323人。
镇街机关干部介绍:“它既实实在在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政府的负担。”8万人,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家庭,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一隅到全域:
“法润芝阳”的诞生土壤和成长空间
理念如一颗“种子”,成长需要时间。
时间回溯至2021年1月,彼时龙口法院当年的1号文件出炉——随着《关于全面建设“法润芝阳”诉源治理工作站的实施方案》下发,龙口法院拉开了“一站式”多元解纷的帷幕。
“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在人民法庭和有条件的镇街设立‘法润芝阳’诉源治理工作站,选派得力人员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诉前,实现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稳步下降至合理区间。”龙口法院院长曲振涛这样描述这一超前之举的实施方法和主要意图。
“我们的目标不是满足于化解纠纷这个‘标’,而是注重诉源治理这个‘本’,我们将工作重心前移,变被动司法为能动司法,通过法院主导、部门参与、镇街协作的方式,以期带来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曲振涛这样阐释诉源治理工作开展的初衷。
变“司法裁判”为“法律管家”,诉源治理新模式给法院人带来了理念之变。
四级高级法官张卫青和其他几位法官率先成为“法润芝阳”诉源治理队伍中的一员。“我原来是干审判工作,但是现在往前迈了一大步,到前端去开展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我们传统的工作理念要变。”
一些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冲到了解纷一线。孙述超、赵世梅、马春江……翻看他们的履历,曾经都是法院或其他战线上的佼佼者,但他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反而和年轻人一样,激情满满。
从法院的一隅走到龙口的全域,“法润芝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最初宣传,到引导百姓注册小程序,再到乡村设立巡回点,经过3年来的走街串巷,越来越多的百姓遇到纠纷第一时间在‘法润芝阳’上反映。”“法润芝阳”诉源治理东江工作站站长石强自豪地说。
党委领导、镇街配合、部门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龙口市上下也为“法润芝阳”的“种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空间。据统计,如今“法润芝阳”诉源治理工作站已覆盖龙口全域14个镇街,“法润芝阳”工作站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各地经“法润芝阳”化解完成的问题数量实时可查,完成工单已达4700余个。
从一点到多面:
信息共享在前,共用共治在后
从法院走出的“法润芝阳”,同样经历了社会认可度的锤炼,而锤炼是从一个个注册用户、一件件矛盾纠纷化解开始的。
信息共享通过“法润芝阳”小程序来实现,用户简单的几个操作后,就可以完成诉求的传递,接收到信息后,团队就会有专人派送工单,接下来相应部门和法官便会陆续登场,调解工作随即展开。
说起对龙口法院“法润芝阳”诉源治理工作的感受,有着13年基层工作经历的龙口市兰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于丽颇为感叹地说:“可以说它既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随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法润芝阳”务实好用的直观感受也越来越强烈。
2022年9月,兰高镇通过“法润芝阳”诉源治理模式,解决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土地承包纠纷。八九年前,兰高镇柳家村村集体对外承包土地,村民柳某某向村委会交了7万多元承包了土地30亩,因为种种原因,柳某某一直没拿到承包地。他通过各种渠道多方反映,但是一直悬而未决。
为化解纠纷,政府曾多方做工作,但是成效并不明显,问题的出口在哪里?于丽认为:“龙口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法院团队提前加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能专业地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等,而基层恰恰缺少法律这方面的专业指导。”
兰高镇负责柳家村工作片的片长指导诉求人通过“法润芝阳”小程序提交了工单。诉源治理团队介入后,同步邀请到司法、政府等各方人员现场参与。“法官来了,公信力增强了,从法理的角度阐述清楚了利害关系,村委会听到结果后综合权衡,最终答应了退款要求,双方当场签了调解协议。”于丽说。
据了解,兰高镇2022年一共提交工单110个,实际解纷50多件,其中有20件纠纷的当事人曾多次信访且对办理结果不满意,但是经由“法润芝阳”诉源治理兰高工作站站长高承楹指导法院特邀调解员妥善化解了。
“法润芝阳”走出法院,让更多的部门和基层解纷单元掌握了处理矛盾纠纷的技巧,大家普遍提到了一个高频词——“一单四办”。
“法润芝阳”诉源治理集约指挥中心副主任、下丁家工作站站长孙述超介绍:“所谓的‘一单四办’,即每一个工单都由街道领导、工作片片长、‘法润芝阳’诉源治理专员和法院特邀调解员组成的临时专班共同解决,就像一个小型的联席会议,专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建好网络信息平台,把各职能部门、各调解组织、各社会团体矛盾纠纷化解的数据贯通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达到成果共用、各方共治的社会效果。”曲振涛这样介绍道。
给基层提供法治思维:
实现打通一点影响一片的效果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和偏差,参与非诉解纷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龙口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立超介绍:“我们要求所有的镇街必须有‘法润芝阳’入驻,利用‘法润芝阳’的力量,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当中。”
据了解,“法润芝阳”不仅在镇街设站,还在村里设巡回点,司法触手延伸到村级,尽可能把矛盾纠纷在村里化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创新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进一步靠前解纷,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东江街道崖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宋运军是“法润芝阳”崖头村巡回点负责人,这几年他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已达百起。
“对村里来说,是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办好事。对村里领导班子来说是一种成长,我们原先对法律一知半解,通过给老百姓调解纠纷,学习到法律知识,素质有所提高。另外,调解能为老百姓节省下一笔不菲的律师费和诉讼费。”宋运军说。
今年62岁的马春江现在是龙口市新嘉街道府东社区的第一书记。今年3月,龙口法院设立“法润芝阳”府东社区马春江调解室,这段时间他调解了50起纠纷。
“‘法润芝阳’很实用!”马春江认为,“法润芝阳”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化,来到百姓身边解纷争,除了有法理,还有人情,不但有法律效果,还有社会效果。他提到,有纠纷找法院不能成为惯性思维,主动向前探出一步,到源头化解矛盾,老百姓也有司法需求,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法润芝阳’是龙口法院率先发起的,但‘法润芝阳’更是整个龙口市的,主管部门牵头抓总,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辅以龙口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项工作才得以推行起来。”张立超坚定地说。
从芜杂走向细分:
专业化调解之路已现雏形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行业、新领域层出不穷,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指导支持行业性调解模块建设显得迫在眉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法润芝阳”也向专业化调解迈出重要一步,先后做出多个方向的尝试,加大对行业调解组织的指导力度。
近年来涉物业领域的纠纷数量上升。今年5月,龙口法院牵头与住建局召开“法润芝阳”物业纠纷联席会议,共同指导龙口市及各街道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努力让物业纠纷依法高效解决在萌芽阶段。
龙口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工作人员栾洪凯说,龙港街道一社区业主两年多不交物业费被物业公司起诉。“法润芝阳”诉源治理法官接到工单后,按照“一单四办”的机制和物业纠纷调解“双督办”原则,一方面积极与业主沟通,告知业主不交物业费的后果。另一方面指出物业公司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服务缺陷,提醒他们从自身剖析问题,重视业主诉求,完善物业服务机制。最终,化解了矛盾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龙口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姜杨介绍:“调解一个纠纷,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达到带动一片的效果,辐射的面很广,能解决很多同类问题。”
金融纠纷数量多、专业性强。今年6月,龙口法院主动对接龙口市金融中心召开金融司法联席会议,“法润芝阳”全程对接龙口市金融调解委员会,指导专业调解员开展金融纠纷的调解工作。
赵芳退休前在银行工作,退休后来到龙口法院,先后在立案庭、执行、信访等部门做调解工作,金融调解委员会在龙口法院设立专门金融纠纷调解室后,她的专业特长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像房贷逾期后会被银行起诉,我一边让银行给予对方一定的时间,一边与借款人沟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赵芳说,很多案件不用判就调了。
对于“法润芝阳”下一步的发展,主管部门有什么样的设想?
张立超表示:“下一步依托已经搭建起的平台,还会将人社、劳资、医疗等部门和行业的调解委员会纳入并逐渐规范,让更多的部门和专业人才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中来。同时,在镇一级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更多地向村一级延伸。”
从零起步,积跬步致千里。这是一场涉及理念、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等众多内容的变革,彻底改变“一步到法院”的传统解纷现实。
从不为人知,到广为人知。这是一次波及人群众多,参与范围较广,实际效果最佳的法治实践。
从“最后一环”到“挺在前面”,这是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置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的新举措。
“法润芝阳”,就是这样炼成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