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更有力度,栖霞市卫健局:
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孙淑玉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足见一个城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力。
  近年来,栖霞市卫健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人才引进为抓手,在拓展医疗服务外延、改善医疗服务细节及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方面真抓实干,持续推动栖霞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请进门”
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去年开始,栖霞市桃村镇的李老太就多了份“心思”,只要哪里不舒服,她都会到桃村中心医院“蹲点”,请省里的专家给自己看病。不用去外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内三家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让李老太切实感受到了就医便利。
  这份便捷正是栖霞市卫健局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结果。去年8月,烟台桃村中心医院分别与千佛山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签署协议,就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专家坐诊、转诊会诊等方面达成合作,李老太口中所说的“省里的专家”就来源于此。
  根据各家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精准对接优质医疗资源,栖霞市卫健局的这一举措对助力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桃村中心医院为例,与三大医院建立合作后,该院不仅能常规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及微创治疗,还新成立了介入科,如今已可独立开展介入手术,仅今年以来其门诊量和住院量均有了显著增长。
  “既方便居民就诊,降低了治疗费用,还为医院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桃村中心医院纪委书记尹福东告诉记者,每周三和周六山东省肿瘤医院和千佛山医院的专家都会常规开展业务讲座和培训,手把手带教相应科室的医生,为医院培养了很多业务能手不说,一年以来医院学科建设及手术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
  省内知名专家“请上门”并非桃村中心医院独享的政策。在栖霞市人民医院、栖霞市中医医院的门诊大厅内,不同展板上详细介绍了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山东省名老中医专家等的专长及坐诊日期,方便患者按需就诊。今年来,栖霞市共邀请省级专家420余人次,共计服务群众1.2万余人。
  把专家“请上门”不仅有针对性地弥补了各医院发展的短板,也为栖霞当地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让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服务直达基层。与此同时,栖霞市卫健局还先后组织了5名挂职业务院长、54名专家深入基层卫生院持续开展坐诊、带教等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同时,栖霞市卫健局还着力做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工作,今年以来,在栖霞市人民医院成立了疼痛中心,聘请省肿瘤医院知名专家张百江开展常态化坐诊、查房;在栖霞市中医医院开设了夜间中医特色门诊,肿瘤科成功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各卫生院不断加强基层名医建设,名医、名科建设更加深入。
  在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针对人才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栖霞市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栖霞市卫健局积极与市委编办对接,扩增医院编制数量,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另一方面,栖霞市还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医疗卫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方式,对2023年86个岗位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招聘岗位人员采取免笔试直接面试常年进行招聘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目前,前三批24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已充实到各医疗卫生机构。
  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基层服务能力“强”起来,这既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应群众健康关切的有力举措。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放在第一位,栖霞市卫建系统正成为居民强有力的“医”靠。
为精神疾病患者“找出路”
医养结合新模式有亮点

  在栖霞市心理康复医院的后厨有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员,他曾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他不仅顺利实现了“就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实现部分自立的同时,还为日后重新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
  23岁的宋尚(化名)先天智利低下且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经常因易怒、暴躁等与周围人发生冲突。父母先后去世后,他跟随亲戚到外地打工,去年因病情发作被送到栖霞市心理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诊治后,宋尚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残联与医院合作的“如康家园”项目,宋尚获得了一系列技能培训,学成后,栖霞市心理康复医院将其安排到后厨帮厨,每月定期为其发放劳动所得,宋尚有了生活的动力,精神状态也大为改观。
  以这种辅助性就业的形式,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会只是栖霞市心理康复医院着力为患者提供精细化和暖心化服务的一项举措。深化“分类治疗”专业服务,强调“因人施策”的个性诊治,同时通过精准化、精细化的供养,为精神障碍特困患者提供养老服务,这种创新医养结合的新思路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为落实好老年精神障碍人员的照护服务工作,针对有集中供养意愿、不能自理的精神障碍特困患者,栖霞市心理康复医院按照“应收尽收、愿进全进”的原则,在烟台市率先推行了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在专业机构实行集中照护服务,努力推动“救助型保障”向“幸福型供养”的升级转变。除精神疾病患者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康养,部分经济或身体条件达不到养老院收治标准的老人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好的照顾。如今已有69名患者因此得到了康养结合的精心照护。据了解,该院也是烟台市首个心理康复领域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
  在关注特殊群体的就医和养老需求之外,近年来,栖霞市卫建局还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以此让健康服务更有温度。2023年5月,栖霞市庄园街道龙腾社区成功被确定为省计生协2023年“暖心家园”项目点后,栖霞市卫健局、栖霞市计生协、庄园街道联动多方资源,选取两处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的服务点,打造特色“暖心港”。不仅配备了桌椅、血压计、急救箱、饮水机及雨伞等物资,还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和医疗志愿者值守,为市民提供服务。
  “老人走累了可以到这来歇歇脚,居民如果不舒服也可以就近来到这里求助。”栖霞市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称,“暖心港”内配备了血压计、急救箱等可以提供基础救护,如需医生救治,社区医护志愿者团队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病情复杂的患者则可获得由二级医院急救人员组成的急救医护志愿团队提供的专业帮助,保证患者多层次的医疗救治需求。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关注群众看病就医的每处细节需求,着力提升医疗服务的温度、广度和力度,栖霞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靠前服务,用心服务,在诊疗中求优化,在创新中谋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百姓筑牢了健康底线。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有前景

  去年8月起,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小学多了一门特别的课程。孩子们不仅可以在现实版“百草园”内跟随老师实地学习中草药相关知识,还有机会在药工坊内亲手制作艾灸条、中药香囊等,以此探索中医药加工制作的奥秘。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只是栖霞市大力推广中医药的一个缩影。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栖霞市从没停止过探索的步伐。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栖霞市中医医院已实现中医药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坚持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为依据,按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路径,栖霞市正在推进以栖霞市中医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智慧中药房”建设,致力于满足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用药、煎药以及制剂需求,实现“方在镇上开,药从市里出”。与此同时,全市范围内的配送中心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生态优势突出,有烟台市“后花园”之称的栖霞市在中草药种植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栖霞市现有华毓中药智慧谷、耕邦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官道镇中医药种植3处中草药种植基地及紫茎小叶艾1种特色野生中药材。其中,华毓农业开发(烟台市)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与栖霞市桃村镇国路夼村合作开发的华毓中药智慧谷项目已投资2100万元,种植金银花260亩、杜仲250亩、食药茶用桑树150亩。重瓣玫瑰、大花月季、紫苏、板蓝根、决明子、玉竹、大青叶、桔梗等中草药材50余种、40余亩。正在申请齐鲁特色中药材采收季和中医药康养旅游打卡地。
  以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依托,栖霞市在中医院全产业链的发展方面也卓有建树。华毓中药智慧谷通过对金银花、杜仲、桑叶等中草药的种植与研究,与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合作,成功组配了以自产原料为主的5种代茶饮配方,能有效干预“四高症”病发。栖霞市耕邦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对丹参、金银花等中草药的种植与研究,与山东鸿杰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以自产生态原料为主的中草药颗粒、饮片,实验证明对预防因不健康饮食习惯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有一定功效。
  以优质的中药材打底,在便民服务上出真招,栖霞市中医药的全产业链发展已初见规模。未来,中药研发和中医康养有望成为栖霞市卫生健康事业新的增长点。
  新起点孕育新发展。为推动栖霞市卫生健康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栖霞市卫生健康系统正上下一心,努力绘就“健康栖霞”的美好图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