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青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2020年7月,党中央对企业家提出了“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的五点希望,为新形势下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2023年3月,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这样的企业家精神,正是新时代儒商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儒商,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商人群体,通过遵循儒学价值观来从事商业活动。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孔子所有学生中,最有钱的就是端木赐,端木赐何许人?也就是子贡,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有中华儒商第一人、儒商文化创始人的称号。在古代商业化的进程中,“一手拿《论语》,一手持算盘”,逐渐幻化为儒商的经典形象。
进入新时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智慧的新时代儒商,成为了富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群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尤其需要新时代儒商践行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姿态,一种状态,一种心态。
一、新时代儒商践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勇立潮头的姿态
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在时代的澎湃大潮里,新时代儒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作用无可替代,潜力无比巨大,需要有勇立潮头的姿态,担当发展重任。
(一)理想信念的坚守者。听党话、跟党走,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基础。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企业家而言,核心要务是把企业办好,有利润、能发展,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把企业发展同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结合起来,不懂得饮水思源,就很难成就长远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有理想信念,为国担责、为民分忧、拥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坚守理想信念的姿态,是引领企业壮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儒商精神的传承者。文化是企业家立身之本、谋事之基、为商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义利合一观”“兼济天下观”,赋予企业家精神更丰富多元的内涵,是新时代儒商最深厚的底蕴。无论企业家精神弘扬发展到何时,都不可能抛开历史,都不可能没有传承。蔚然成风的“仁义礼智信做人、温良恭俭让做事”儒商理念,是一个企业立足社会、长足发展的无形资产。
(三)创新奋进的实践者。“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一流企业的诞生和发展,不仅需要岁月的积淀,更需要精神的支撑。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在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坦途。企业家精神便是应对风险挑战、引领创新创造、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创新奋进的姿态,难能可贵。
二、新时代儒商践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义利并举的状态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作为企业,追求财富不可或缺,也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取之有道,在于经世致用。儒商精神强调的就是先做人后谋商,运用自己的德性来获得正当财富,做诚信守法经营的典范。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诚信经营、合法利润,都是企业长足发展、赢得口碑的金字招牌。
(一)以义为内驱力。《论语》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南宋思想家叶适提出,“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和修养,是对“仁”的精神价值的外在表达的规定性。在经济活动中,“义”既包括仁义,礼义、道义,又有正义、义气、仗义之意。这种内驱力,无不体现在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等多个方面,“义”也是新时代儒商最基本的信条。
(二)以利为外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商言商,商人逐利,无可非议,重要的是讲究信誉和策略。《汉书》有言,“在商言商”。意思就是说商人站在经商的立场谈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问题。需求与分配才是经济与致富的关键。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也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义与利相交互。义是利的基础,利是义的延伸。明代大儒顾宪成有言,“以义主利,以利佐义。合而相成,通为一脉”,道出了新时代儒商所应遵循的义利并举的状态。企业家是社会的财富,是社会的脊梁。“义”是儒士所遵循的原则,而“利”是商人所追求的源泉,精准把握义和利这种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新时代儒商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和底气所在,方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新时代儒商践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中庸理性的心态
“尚中贵和”,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特质。所谓“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中”即中庸,追求中庸之道。“和”是多样性的统一,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追求和谐,平衡,追求理性之美。中庸理性,是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在干事创业之初、克难攻坚之时、功成名就之际,都应秉持的底线性思维,这是一种乐观、平和、从容的心态。
(一)政治人的清醒。“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讲政治、守纪律,把握好“亲”“清”政商关系,是新时代儒商践行企业家精神所应当遵循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前路迢迢,党和国家是广大企业家和企业最坚强的后盾。
(二)经济人的理性。“不要赚尽最后一个铜板”,是商界的至理名言。钱并不是赚的越多越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告诉我们,一味逐利的价值取向,会让个体、组织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偏航,一味追逐利润,是狭隘的、不可持续的。所谓理性,就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向“钱”看,时刻矫正、保持企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人的自励。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经营者,可以一时成功,很难一直成功。要时刻自勉自励,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智慧,尤其是汲取儒家文化的治家与经商之道,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和经营实践,让文化为企业发展铸魂赋能。
有风有雨是常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也指出,要“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弘扬新时代儒商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改革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力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儒商践行企业家精神,就是要永葆勇立潮头的姿态,涵养义利并举的状态,厚植中庸理性的心态,坚定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作者赵青,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