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农机手在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三井村田间收割小麦。 新华社发
5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走在前 挑大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山东强化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助力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今年小麦明显好于常年,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
记者 杨璐 济南报道
把各环节增产潜力
转化为现实产量
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战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发力,推动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今年小麦明显好于常年,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武杰表示。
杨武杰介绍,今年我省持续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落实“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激励办法”,对上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质效突出的市予以2000万元资金,兑现奖励补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78.2亿元、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奖补资金2.14亿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亿元,大力鼓励农民种粮。
全省高产且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仅“济麦22”品种播种面积就达1700万亩,较去年明显增加;遴选小麦高性能播种机主推机型31种,并实行“优机优补”、购机补贴额度上调5个百分点等支持政策,小麦高性能播种机械保有量翻了一番;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双镇压等关键增产技术面积分别达到3814.5万亩、3691.1万亩,较往年明显增加,全力推动夏粮增产丰收。
我省还筹集资金2.24亿元,在16市创建44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粮油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梯次建设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片,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深入开展区域性“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示范带动全省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耕好“无形粮田”
筑牢“齐鲁粮仓”
确保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生产环节大有文章可做。2023年全省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99%,较上年降低0.08个百分点,按照去年我省小麦总产534.75亿斤计算,相当于多收粮食4200多万斤。
杨武杰介绍,下一步我省将加快补齐农机化发展短板,做实做细机收减损巩固、挖潜、提升工作。今年以来,为5801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加装了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不断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全力打造智慧“三夏”。
今年全省将投入20.34亿元,用于大规模农业机械更新,重点支持单产提升、粮食烘干等粮食生产机具推广应用,引导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向大型低损高效方向发展,促进农机升级换代。继续实施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设备补贴试点,每套最高补贴60万元,增强产地烘干能力,进一步减少产后损耗,实现颗粒归仓。
在粮食产后节粮减损方面,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杨士新表示,聚焦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粮食储存、流通、加工模式,着力再造“无形良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我省投资9.2亿元,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208万吨,全省应用横向通风仓容140万吨、内环流控温仓容600万吨、多功能粮情检测仓容600万吨,推广内环流控温、惰性粉物理防治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开展粮情“早知道”预测预警,综合损耗率降至0.42%;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吨粮入库能耗下降34%。实施“仓顶阳光”工程,打造“零碳粮库”,装机21兆瓦、年均发电量2300万度,年均减少碳排放2.3万吨。
农机跨区作业
凭证免费通行
今年“三夏”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即将全面展开。发布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岩表示,将充分摸清农机农资底数,落实好农机跨区转运大件运输和免费通行政策要求,保障路网畅通,及时协调运输不畅问题。
“提前在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开通农机绿色通道,对载有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的运输车辆进一步简化查验程序,凭跨区作业证免费放行。发现车辆超载时,先保障相关车辆快速通行,同时落实法定责任义务。”高洪岩说。
“三夏”期间的农业用油保障也很重要。发布会上,中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许渝峰表示,确保广大农机朋友用上放心油、优惠油、舒心油。
中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设立了550座农机用油保供加油站,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在资源紧张时,优先保障农机用油需求。农机保供站开辟了500多条加油专属绿色通道,优先为农机朋友提供加油服务。超300座中石化“司机之家”“爱心驿站”为农机朋友提供餐饮、休息等专属服务。对“小、散、偏”等地块用油需求,在农时紧张、用油集中时段,有“助农服务突击队”,把油品送到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