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爱要乘坐26路真情巴士转“卖菜公交”,才能到达团岛市场。
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甜美的梦境中时,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王台镇天妃庙村的高香爱已经起床开始摘菜。当天她摘了130斤蔬菜,要乘坐5:50的“卖菜公交”进城卖菜。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天妃庙村盛产各类蔬菜,尤其是西红柿和小葱深受青岛市民喜爱。然而,天妃庙村距离市南区团岛早市近50公里,想让这里的新鲜蔬菜端上市南区市民的餐桌,就得“漂洋过海”,“菜难卖”成为当地菜农的头疼事。为解决这一难题,青岛公交隧道1路在2014年开通了“卖菜公交”,每天早上定时发车,直达团岛早市,大大节省了菜农赶早市卖菜的时间和成本。十年来,“卖菜公交”已累计运送菜农高达1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菜农们的收入。
文/片 赵波 青岛报道
晨露微光下
菜农开始忙碌
5月25日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高香爱已经开始了她的摘菜工作。她穿梭在菜地之间,熟练地切下一把把菠菜,放进身后的背篓里。尽管已经56岁,但她已经是“卖菜公交”9年的老乘客了。
高香爱摘菜异常敏捷,动作丝毫不输年轻人。“像西红柿之类的俺一般头一天就准备好了,容易烂的菜,得一大早现去摘。”高香爱说。
采摘完蔬菜后,高香爱要抓紧时间前往公交车站。“我要去龙泉王家先坐26路,再到滨海学院站换乘隧道1路的‘卖菜公交’,直达团岛市场。”高香爱说,天妃庙村距离团岛早市近50公里,她每月有二十多天时间都会进城卖菜,如今已经坚持9年了。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大地,城市还未完全苏醒。记者搭乘高香爱的三轮车,一同去等待龙泉王家车站的26路公交车。沿途的风景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而高香爱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期待,身后的菜筐沉甸甸的,装满了新鲜的蔬菜。
到达滨海学院车站时,已经有几位老菜农站在那里候车。他们的菜筐子装满了各种蔬菜,看起来沉甸甸的。从26路公交车上陆续下来了十几位挑着扁担的老人。下车后,他们并没有放下扁担,而是一直挑在肩膀上,随时等待“卖菜公交”到来。
高香爱说,最近蔬菜产量上来了,今天她要挑着130斤左右的蔬菜去市区,主要包括西红柿、芽葱和芹菜。“反正自己也吃不了这么多菜,能赚一分是一分,回来还能买点油盐啥的。卖菜让我有个营生做,我还挺快乐的。”高香爱笑着说,产量少的时候,自己带菜也就30多斤,每次卖菜的收入有100元左右。
不只是高爱香一位菜农,“卖菜公交”上每天都有十几位像她一样的乘客。这些菜农的年纪普遍偏大,许多已经超过60岁。他们符合青岛公共交通60岁以上免票的政策,免费坐车也能给他们省下不少车费。
“卖菜公交”专车直达
解决菜农出行难
5时50分左右,一辆隧道1路驶入滨海学院车站,车头位置,挂着一块印有“卖菜公交”的牌子。老菜农们陆续上了车,因为物品太多,驾驶员钟以雷起身帮老人们把物品搬进车厢。不到5分钟,车厢里就摆满了装满菜的编织袋和菜筐,当天13位菜农搭乘这趟“卖菜公交”前往市区卖菜。
“原先,到市里卖菜,路程远,还要转3趟车,菜也不敢带太多,怕占着过道,蹭到其他乘客。现在,我们不仅自己有座位坐,菜筐也可以集中摆放,这下能够装更多的菜,真是太感谢公交集团了。”高香爱说。
“在家周边卖菜,价钱上不去,拉到市区去能多卖点钱。但是去市区早市卖菜需要早早起来赶路,遇上雨雪天,再加上转车,这段路程就更困难了……得亏了这‘专车’,现在直达团岛早市,不仅省去了等车、停站的时间,还不用转车,这可真是太方便了。”60岁的菜农张启胜满意地说,以前,在公交车上,挑着扁担的菜农们和上班族挤到一起,有时怪不好意思的,而“卖菜公交”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农产品一头连着农民生计,一头连着市民餐桌。在很多市郊的菜农中,个别散户、老人存在卖菜难、出行不便的问题。对于菜农们来说,一辆“卖菜公交”就能解决他们带菜出行的大难题。
司机9年风雨无阻
菜农联名写信表扬
在这辆承载人间烟火气的“卖菜公交”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公交驾驶员钟以雷。算起来,钟以雷在这辆特殊的公交上已经9个年头了。
今年49岁的钟以雷,不论严寒酷暑,都会准时将菜农乘客接送至目的地,从未误点,令菜农乘客深受感动。为了开好这趟车,钟以雷的生活很规律,清晨5点起床,提前做好各种发车准备,清晨5点50分准时接上菜农。“乘车的菜农也不是非常固定,有时多达几十名,有时只有十几名。他们当中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都将近80岁了,好多都是凌晨4点左右从家里出发,摘菜后再乘车到达滨海学院车站。路途遥远,加上背篓、菜筐很沉重,很不容易,上下车也非常吃力。”钟以雷说,“(自己)能多等一会就多等一会。看到他们搬菜很吃力,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光抬上抬下有时就要花费近20分钟。”
付出总有回报。2022年6月,钟以雷将菜农安全送至西康支路后,一位常坐车的菜农将一封包裹严实的信投入了投币箱中,工作人员回去打开发现,这是一封菜农们的联名表扬信。“我们是一群普通的农民,司机钟师傅每天为我们真情服务,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从未改变……”信中赞扬了钟以雷在公交运行中对乘客的帮助和无私奉献,后面是近十名菜农乘客的亲笔签名。
建微信群对接产销渠道
探索助农新模式
为了方便青西新区多个乡镇的菜农到市区卖菜,从2014年10月起,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第二分公司早早开通了“卖菜公交”,与真情巴士26路无缝隙对接。十年来,“卖菜公交”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主动走进乡村探讨助农新模式,如今“卖菜公交”已累计运送菜农高达1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菜农们的收入。
菜农卖菜难主要是销售渠道打不通,今年,为了能方便周边乡村更多菜农进城卖菜,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隧道巴士的工作人员来到了王台镇天妃庙村,将“卖菜公交”这一项目介绍给村里,并与村书记张合义合作探讨助农新模式。
青岛公交隧道巴士还与村民建立了“天妃庙村蔬菜团购”微信群,把村里的菜农、岛城的爱心企业、网络达人、普通网友等一起拉进微信群,以对接产销渠道、宣传扩散农产品信息等形式助力菜农销售农产品,打通销售与消费的壁垒,破解农户销售难、群众购买难的供需不平衡难题。双方还围绕一系列合作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希望能够帮助村周边更多的菜农将菜卖个好价钱。
“我们组建的这个‘天妃庙村蔬菜团购’微信群真是太好了,我把消息往群里一发,订单马上就来了。现在是供不应求。”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镇天妃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合义说,“卖菜公交”的开通,不仅体现了青岛这座城市的人情味,也彰显了公交企业满满的社会责任。对于菜农们来说,尽管“卖菜公交”只有一辆,但却给他们跨海卖菜的路途带来许多方便,“卖菜公交”连着菜农心头,工作人员直达田间地头,让公交服务更加贴近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