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资料片)
“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这是魏明伦生前自写的墓志铭。5月28日8:40,著名剧作家、辞赋家、杂文家、“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3岁。
魏明伦1941年出生,是当代中国戏剧界、辞赋界领军人物之一。他7岁学戏、9岁登台,从艺70余年来,在川剧、杂文、辞赋三大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卓越。2021年,魏明伦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小学肄业的文学天才
1941年,魏明伦出生于四川内江。7岁学艺、9岁登台,魏明伦有一个很实在的艺名:九龄童。初次登台,小小的他便一炮而红,大街小巷都知道魏家出了个戏曲小天才。
“我可能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一个拿不出小学毕业证的。”魏明伦毫不避讳小学肄业一事,甚至常常在记者面前拿这事自嘲。他说,自己的遗憾之一,是一辈子写不好字,所以很羡慕书法家,“因为我没上过私塾,小学没毕业,没拿过毛笔,没碰过宣纸,我写的字是一塌糊涂”。
但是,他有足够的底气,用文化成就而非一纸文凭证明了“没文凭不代表没文化”。
幼年的魏明伦台上扮演生旦净末丑,台下自修诗词歌赋。正是这样的受教育方式,赋予了他豁达的胸怀与洒脱的个性,“年幼辍学,躲过了学堂灌溉式教育,却又博览群书,思维自小就如野马般奔逸”。
1957年,16岁的魏明伦就自编、自导、自演《冲霄楼》。在自贡市川剧团,他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辛勤耕耘50年,为川剧事业奉献一生。
改革开放后,魏明伦创新创作了《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等戏曲文学剧本,影响遍及国内外。而《变脸》选段,则选入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教科书。
除了戏曲文学剧本,魏明伦还写杂文、辞赋。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杂文创作,著有杂文集《巴山鬼话》,名篇《雌雄论》《毛病吟》《致姚雪垠书》《威海忧思》《劝君少刺秦始皇》等脍炙人口。他撰写骈体碑文《金牛赋》《饭店铭》《会堂赋》《华夏陵园》《廊桥赋》等60余篇,书写了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爱戏剧,也爱结交朋友
“走路是外八字,性格外向不阴柔,比较透明。”演员潘虹曾如此评价魏明伦。正如潘虹所言,性格外向的魏明伦,除了爱戏剧,也爱结交朋友。
在魏明伦的朋友录里,有一位朋友叫金庸。1998年,魏明伦编剧的电影《变脸》在香港上演,喜爱川剧的金庸带着全家人一同前去观看。2003年,金庸首次登顶陕西华山参加“华山论剑”活动。而在那场活动中,首位与他“对战”的就是魏明伦。两人唇枪舌剑、大话江湖,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后,金庸首次入川,作为东道主,魏明伦几乎全程陪同金庸踏访自己笔下多次描写过的蜀山胜地。他们走遍青城山、都江堰,还在峨眉山共赏中秋月。
横溢的才华,是魏明伦交友的“钥匙”。贾平凹钦佩于魏明伦的才华,想要把他从自贡川剧团“挖”到陕西工作,甚至挥毫为他题下一幅字——“大笔担当”。贾平凹说,魏明伦是有大能量的人,剧本、杂文、辞赋都写得好。著名作家冯骥才与魏明伦也是至交好友,他说:“明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尊敬的朋友。但是我对他是仰视的。我心里对他的仰视,最多的还是他的才气。所谓‘巴蜀鬼才’名不虚传。他是一个跨界的人,在文学、戏剧两个领域里边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大家都是交口称赞的。他的文章写得老辣、酣畅,他的诗词歌赋写得都非常好,骈文好,这都是非常难的……总之,明伦是我一说起就非常仰视的人物。”
一针见血的犀利评论
魏明伦为人豪爽,他直率言辞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评上。对于身边事,他总能一针见血地进行犀利评论。
对于戏曲的发展,魏明伦认为,虽然现在不是戏曲的黄金时代,但并不等于可以没有戏曲,让戏曲自生自灭。“戏曲是大众娱乐的产物,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它更需要观众和媒体的关注。有了观众,川剧这盘棋就真正活了。”
谈及自己的创作,魏明伦曾直率地表示:“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接着他解释说:“‘喜新厌旧’是创新不守旧;‘得寸进尺’是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见利忘义’是眼中有利于时代要求,有利于观众的追求,没有僵化、陈腐的教条;‘无法无天’是不受陈旧的条框束缚,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魏明伦曾多次对人谈起自己的“三独精神”:“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达,以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来回馈社会。”
1988年,魏明伦连发几篇引起强烈反响的杂文。他认为杂文家是一群有骨气、有尊严的人,在《我的两个职业》一文中,他向这个群体表达敬意:“以国家兴亡为胸中雷电,以苍生疾苦为笔底波涛。”
同样的,这也是魏明伦对自己的要求。他对只是一味吹捧的文章十分不屑,“现在大多数人一写辞赋就歌功颂德,当时也有人以为我也要歌功颂德,但我根本不是。”
散文作品去世当天印刷
魏明伦在病床上依旧不忘写作,留下一部未完成的、与四川麻将有关的剧作,目前只有数页手稿,包括麻将考古等内容。
《魏明伦散文》的出版,也是魏明伦生前的心愿。其子魏完表示,出版社已经传来消息,书稿28日下厂印刷。
魏明伦在去世后还捐献了眼角膜,把爱和光明留在了人间。“这是遵从父亲的遗愿。”魏完表示,父亲曾见朋友在去世后捐献眼角膜,觉得很有意义,为给更多人带来光明,家人商量后决定满足他的心愿。
得知魏明伦去世的消息,社会各界人士都表示沉痛悼念。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表示:“魏明伦老师是我们中国戏曲界最优秀的天才剧作家。他最会写戏,因为演员出身,他太懂得观众的心理,他知道舞台的戏剧性。他的作品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对他的去世表示沉重悼念!”
著名作家冯骥才哀悼道:“明伦是戏剧杂文大家,又兼能歌赋,壮美辞章,酣畅文字,精绝戏文,称雄于世。明伦辞世,是当代戏剧和文学界的损失。惟望老兄走好,家人节哀,作品长存,文坛永记。”
魏明伦,这位被誉为“巴蜀鬼才”的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学造诣,在我国新时期戏剧与文学创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是对川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对文学创作的无限热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寻和独特诠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