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苓(壹点号:沉墨)
说泰安这座小城是一幅泼墨山水,当不为过。此地向来多名山,泰岳雄峻,徂徕嵯峨,莲花秀美,端的是各显神秀。有山便要有水,山水相依,方成一派旖旎风光。泰安的水,除在西缘逶迤而过的黄河,最具盛名的当数东平湖。
东平湖这个名字或许鲜为人知,要说起《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怕是无人不晓。东平湖就是其中唯一的遗存水域,古曾称蓼儿洼、大野泽等。东平湖的水从九百年前的宋朝流淌至今,将历代风光与人间沧桑看遍,浩渺烟波滋养出别致的景色和底蕴。
盛夏,我们来到东平湖,来到这片水和历史的园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烟波浩渺风光,水面极宽广,一眼几乎望不见边际,颇有吞吐天地、波澜壮阔之气,只有隐隐看到稍窄处对岸的轮廓时,方知并不是海。经当地朋友介绍得知,此地众河汇聚,不仅小清河、宋金河在湖中交会,大汶河也自东而西汇入其中。地势所限,华夏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东平湖该是多么人杰地灵,才能引得大汶河不惜逆流也要汇入其间,成为这浩渺烟波间的小小一粟?
环湖远眺,腊山、昆山、司里山等若隐若现,青山叠翠,可以想见,对岸的湖面定是碧水如镜,座座青山临水自若,浮影其上,当真是一派湖光山色好景致。收回目光,眼前景致让人豁然开朗。只见沿湖遍植垂柳、芦苇,与远处青山相比毫不逊色。前行不远,见一荷塘,碧荷田田,宽大的叶片之上,亭亭翠茎托出婀娜多姿的荷花,万绿丛中的白、粉、红,一下子将青绿一色的东平湖装点得色彩缤纷了。大约,这是东平湖的诗篇中最美的诗句了吧。忽而,一只白色水禽从苇丛掠过,似要将东平湖从睡梦中唤醒,流畅生动地越过芦苇丛,向更远的湖中飞去。我想,它是东平湖的诗眼。
友人说,莫小看这东平湖,在古代,它有“小洞庭”之称。我深以为然,但看湖面碧波荡漾,环山抱水,风光无限,当真无愧此称。“小洞庭”如此风光,怎会不引得文人雅士争相前来。千百年来,湖畔雅士云集。并非曲水流觞,而是次第前来。先是白居易来了,留下一首《游小洞庭》潇洒而去。然后是苏辙,他在“小洞庭”美妙的夜色中深深沉醉,流连忘返,留下“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的佳句。宋代东平郡太守刘敞更是对东平湖独具青眼,于湖畔修建乐郊池亭,至今亭的遗址仍在湖东南岸悄然伫立,沐浴清风明月,静守古老光阴……
沿湖而行,不期然看到一处不远的河汊里停靠着数艘破败的木船,颇有古意。友人说,大约是附近渔家废弃的旧船。看着这些破败斑驳的木船,我想起刚才泛舟时船上的摇橹人,他们说自己以前是湖畔渔民,靠围网养鱼为生,如今东平湖大力发展旅游项目,他们又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舟船。这些旧船历尽岁月风霜,一点点看着东平湖成长、嬗变,任时光在身上淌过留痕。
(本文作者为文学硕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