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卓越?一起学习一同作答!
以“六堂一院”为引领,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2024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卓越,意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追求卓越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从而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又是一年报考季,刚刚结束高中生涯即将开启人生另一段求学之旅的你,是否正在思考如何不断探索知识的边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来吧,到山东大学,一起学习一同作答。
山大概况
  山东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原“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发展形成了享誉中外的齐鲁医学品牌。学校先后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时期。
  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2万余人、研究生3万余人;专任教师4800余人,其中,国家级顶尖及领军人才26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60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直属附属医院4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建校123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办学宗旨,坚守“为国育贤”初心,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校训,弘扬“崇实求新”校风,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卓越教学
  学校聚力“双一流”建设,弘扬卓越教学传统,坚持“四个面向”,以“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为己任,深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质量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
  学校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本科招生专业99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突出、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数学、化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4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金融数学、密码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心血管病、生殖医学、儒学等一批学科领域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世界影响力;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6个进入前1‰。本科专业中有74个(全国第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战略新兴专业。
  学校在国内较早开展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1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第六);279门高质量慕课作为首批精品课程亮相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完善“三层次七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累计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325门,并有丰富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暑期学校课程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思维+创新创造”并重的本科人才培养新生态,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学校确立面向全体本科生必修的“创新创业专项计划”4学分,实现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占本科生总人数的70.44%。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金奖8个、银奖22个、铜奖35个,省级金奖110个、银奖150个、铜奖96个;近三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2篇,本科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3个。
拔尖引领
  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构建“六堂一院”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创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契机,探索本研贯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育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卓越医师岗位胜任力;与省高院、省商务厅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深入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大力推进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获批9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强基计划”学科专业。
  “六堂一院”指的是: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5个专业方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泰山学堂”,致力于培养“继绝学、铸新知”的古典学术专门人才的“尼山学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球健康治理能力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齐鲁医学堂”,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战略新兴工科人才”的“崇新学堂”,培养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发出中国声音、产出原创思想的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经世学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精英素养、全球视野的国家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大科学家的“钱七虎学堂”,以及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未来技术学院”。
  学校着力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建立了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和培养方案“个性化”、教学管理“弹性化”、教学组织“小班化”、学习方式“研讨化”、培养方式“国际化”、教学方法“研究化”、学生管理“自主化”的“三制七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文/宋沁潞)
  山迎你来,大有未来! 欢迎报考山东大学!
电话:0531-59626977 传真:0531-88564787 邮箱:sdbkzs@email.sdu.edu.cn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