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最近的《庆余年第二季》和《墨雨云间》两部热剧,让“长公主”这一角色形象再次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虽说“长公主”这一角色形象在剧集中大多数是虚构的,但从《大明宫词》到《琅琊榜》,再到最近的《庆余年第二季》和《墨雨云间》,“长公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已然成为影视剧挖掘的富矿,“长公主”的故事和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的剧集中,观众看到的长公主可能是追求真爱的皇家女儿,如今,《庆余年第二季》和《墨雨云间》中的“长公主”,变成了爱而不得、干预朝政的疯批女人,活脱脱一个剧中的大反派,变化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当然,还有改编自网文《长公主》的剧集《度年华》来弥补遗憾,让长公主梦回华年,与男主相爱相杀破镜重圆。
说到公主、长公主的称呼,不同历史时期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公主”这一称呼源自周朝时期,指的是周天子的女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自秦朝起,皇帝的女儿一般被称为公主。在西汉和东汉的大部分时期,公主和长公主,主要是指皇帝的女儿,只是“长公主”的地位要尊贵一点。此外,汉朝时皇帝也可封自己的姐妹为“长公主”。直到东汉末年,皇帝的姐妹封号为“长公主”才成为定规,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而皇帝的姑姑则被称作“大长公主”。
按照上述说法,《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既是公主,也是长公主,乃至后来还做了大长公主。不过,《大明宫词》主要讲的是她作为公主和长公主的故事。虽然《大明宫词》是改编的电视剧,但剧中太平的主线还是与历史上的太平公主颇为契合,不像后来电视剧中的长公主形象那般天马行空,甚至脑洞大开。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太平,是一个渴望拥有真爱,远离权力斗争的悲剧性人物,她在父皇和母亲武则天的呵护下长大,因成年后的一次出宫对薛绍一见钟情,请父母赐婚嫁给薛绍。在几年的婚姻中太平爱得卑微,她根本不知道,她与薛绍结婚时,薛绍不仅有妻子慧娘且慧娘已怀孕,是母亲武则天为了成全她而赐了慧娘白绫。这一切让薛绍对太平恨而远之,直到薛绍死在太平怀中,太平才第一次认识到权力的可怕和母亲的专横。在此期间,大哥意外死亡、二哥被逐、三哥被废,都加深着母女间的误解,两人长达数年的冷战开始了。
《大明宫词》讲述的是女人的感情和权力之间的矛盾,剧中的“长公主”是为感情活着的人。 之后的剧集《琅琊榜》中的莅阳长公主,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善良人,她因与大楚质子宇文霖暗生情愫怀孕而下嫁谢玉,谢玉陷害林燮以及20万赤焰军,她大抵上是知情的,虽然她顾及公公婆婆以及几个孩子,甚至是全族人的性命,一时装聋作哑,但最后她是帮助梅长苏翻案的人。
最近播出的《庆余年第二季》和《墨玉云间》,也包括《庆余年第一季》,这些剧集中的长公主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剧中,长公主们俨然成了阻挡主角复仇的大反派,她们的形象似乎也一样:被爱和嫉妒冲昏头脑、贪恋权势的疯子。
先看《庆余年》中的长公主李云睿,看似优雅从容,实则清高傲慢,她一直要置男主范闲于死地。为啥?源于她和叶轻眉之间的恩怨纠葛,因为庆帝爱范闲的妈妈叶轻眉。长公主李云睿爱慕的“哥哥”庆帝被叶轻眉抢走,长公主觉得自己今后也要像叶轻眉一样掌管南庆的权力和钱财。所以,当范闲回来要接管内库,掌管鉴查院,长公主李云睿明显感觉到了威胁。既然得不到庆帝的爱,那就疯狂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制造事端,以让叶轻眉的儿子消失来消解心中的仇恨、嫉妒和失意,长公主李云睿因此成了《庆余年》系列中最大的反派。至于她的最后遭遇和下场,只有在《庆余年第三季》中看到了。
《墨雨云间》中的长公主婉宁,更是疯癫有加。她的疯魔不是因为爱沈玉容,而是因为恨,恨命运不公,恨所有幸福生活的人。作为燕国长公主,本应锦衣玉食、快乐幸福生活的她,为了燕国的安危,曾只身一人到了极寒之地的代国做了人质。在惊恐和各种折磨中活下来的婉宁公主,狠辣、偏执、喜怒无常到变态的地步,因为年少时的悲惨命运,她恨命运不公,她要拉别人和她一起下泥潭。
当然,最近几年还有多部长剧集或短剧有长公主的身影,比如《唐朝诡事录》《长公主驾到》《长公主她不装了》等,其中的长公主们或帮助破案,或成长复仇,或与男主相爱相杀,但都不如最近这两部热剧人物形象和性格鲜明突出,以“黑化”来反衬男女主角的正义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