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科研引擎,塑造科技强院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科研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4年06月2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记者 于伟 孔媛媛 通讯员 胡安国 李倩 乔萌
科研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聚焦“科技强院”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支撑和政策供给力度,在科研平台建设、国家科研项目立项、博士后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塑造地市级医院“科技强院”样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尤其近年来,医院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坚持临床、科研“两手抓”,科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持续凝聚研究型医院转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搭平台聚人才
成果转化掷地有声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刚开始做科研,最初就一间房子、一台仪器,现在实验室已经有2000多平方米,也有了高标准研发平台,包括化学合成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质谱分析室……”聊起实验室的组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化药学实验室主任江沛如数家珍。
2015年,作为全院引进的第一名药学博士,江沛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从零开始创建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化药学实验室,并搭建了系列高标准研发平台。
有了平台,也就有了引进科研高层次人才的底气。
“我们现在团队已有20余人,拥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博士7人,博士后6人,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涵盖分子药理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化学以及分子影像学等多种学科。”江沛言语中有了更多的自豪。
“今年,实验室更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高通量分子对接预测和筛选平台,大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精度。”江沛介绍,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医学转化中心的成功经验,本着“需求、创新、转化”三位一体的思路,持续发力医学科研工作。
当时,江沛率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乃至全省医疗机构开展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并在2021年实现了医院科技成功转化突破。
如今,江沛带领团队所开发的《基于串联质谱的不同生物基质内源性代谢组分析技术》、《13C同位素标记的多重小分子靶向代谢流质谱示踪技术及试剂盒开发》、《靶向FAP蛋白核素诊断与治疗药物的制备工艺》、《基于RGD及PSMA的核素诊疗药物工艺》技术交易价格分别为10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和150万元,已合计完成4项,累计500万元的成果转化工作,预计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从实验室到临床
打造源头创新支撑
在医疗领域,开展医学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措施,也是提升医院学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江沛团队成员之一,陈贝贝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刚刚成功入围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湿性愈合的外泌体水凝胶敷料,一改临床上常规的注射外泌体或者使用仅作用于皮肤表皮的敷料治疗皮肤创伤方式,在伤口处原位形成外泌体水凝胶,不仅创造湿性愈合环境,并且利用超声技术使外泌体跨过皮肤表皮屏障,进入皮肤真皮层刺激纤维细胞的生成,达到无疤痕皮肤再生的效果,减少患者注射治疗的痛苦和对皮肤的二次伤害。”陈贝贝说。
“科研最终的目的是转化,等将我们研究成果做成产品,就能量化生产,真正完成从实验室到车间再到市场的“闭环”。陈贝贝表示,目前已有四五家药企主动找来洽谈对接,有望尽快实现成果转化,预计转化金额将超过500万元。
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医院科研创新蔚然成风。
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一线,已连续12年开展护理金点子、特色项目、品管圈、新技术、新项目创新大赛,先后涌现出护理创新项目320余个,其中23项临床护理用具获得国家专利,11项成果在省护理创新改革活动中获奖,3项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分别为《手术排烟装置的研发》、《清洗牵开器的研发》以及《一种一次性颅脑引流装置》。
其中,现任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张霞,曾带领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的创新项目—手术排烟装置,成功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医院护理创新成果转化突破。
“在腹腔镜手术中,离不开电外科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可完成切割和凝血,但也产生了大量手术烟雾,不仅影响手术视野,还威胁医护人员健康”。基于此,张霞带领手术室护理人员反复实验,创新“手术排烟装置”产品,可广泛应用腔镜手术过程中,如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科等科室的微创手术。
“就‘术中烟雾’这一临床问题,除了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及电切类手术等都会产生烟雾,目前我们还找到了电切类手术烟雾的解决方案,并已申请专利。”在张霞看来,医院近年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给了临床一线人员更好的平台和机会,尤其让广大年轻护理人员备受鼓舞,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激发新质生产力
为医药产业发展赋能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临床和科研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转化药学实验室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器,更是临床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智囊团。”江沛介绍,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有12个临床科室,20多个团队,50余人次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同时,实验室推出的离子组分析计划,也已免费为临床科研项目检测样本1000余例。
“我们在医院内还开展了‘科研义诊’,与临床一线共同解决科研难题,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也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江沛说。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素。在医药行业,科技创新,不仅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
“比如团队建立的痕量质谱代谢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临床上一管血对几十种氨基酸、儿茶酚胺、维生素、脂肪酸等几百种小分子的同时检测。”江沛团队成员之一、党瑞丽教授说,过去一管血只能测量一个指标,现在可以一管血测量几十种指标,可以精准检测代谢通路上的上百个小分子,对疾病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现该技术已完成200万元成果转化,已授权技术专利10余项,该技术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可以说在质谱分析这方面,在鲁西南地区,我们已走在前列,下一步还将建设标准质谱中心,不仅可以培养更多专业人次,还能开辟产业新赛道,赋能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谈及未来发展,江沛信心十足。
科研成果是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证明。一系列科研领域取得的硕果,不仅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新,也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围绕科研创新推出的多项举措息息相关。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史冬梅介绍,聚焦“科技强院”建设,医院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服务体系,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转化机制,并在实际运用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同时,不断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掘高质量专利及成熟验方,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自2021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突破以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与转化金额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全院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9项、总转化金额727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聚焦完善体系,围绕研究型科室和研究型医师队伍建设,通过人才、项目、平台三条发展主线,落实‘五个维度’和‘十项激励’措施,不断提升医院科研创新能力,为研究型医院转型提供创新支撑,同时让医学创新不断惠及民生,点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海涛表示。
江沛及团队成员,开展科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第A01版:重点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看点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关注
第A07版:文娱
第A08版:书坊周刊
第A09版:青未了·书坊
第A10版:青未了·书坊
第A11版:乐动周刊
第A12版:乐动
第A14版:时局
第A15版:声音
第A16版:封底
第E01版:今日章丘
第E02版:主打
第E03版:街镇
第E04版:健康
第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5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6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08版:今日运河·城事
第HC01版:文化示范·头版
第HC02版:文化示范·重点
第HC03版:文化示范·人物
第HC04版:文化示范·看点
第R01版:今日日照
第R03版:今日日照·身边
第R04版:今日日照·身边
第Y01版:今日淄博
第Y02版:今日淄博·巡城
第Y04版:今日淄博·医疗
第Z01版:今日枣庄
第Z02版:今日枣庄
第Z03版:今日枣庄
第Z04版:今日枣庄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