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伟 汪泷 常文彬 丁安顺 济宁报道
6月19日,20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济宁医学院留学生先后走进鲁源小镇、孔子研究院,共同见证了济宁医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揭牌仪式。
仪式上,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瑞显对与会嘉宾及留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近年来,孔子研究院始终锚定研究阐发“登峰”、传播普及“走心”、交流互鉴“扩圈”、阵地建设“垒台”、人才引育“筑基”五项重点,全力打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高地,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前沿重地,“希望以此次设立研修基地为契机,留学生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孕育新的友谊,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当好友谊的使者,传播好中国声音。”
“这是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推进办主任朱湘华表示,济宁是孔孟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济宁医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的揭牌设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更好地讲好“济宁故事”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全市社会各界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烈责任担当;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晚报总经理助理、鲁南融媒中心主编马晓伟表示,济宁医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的揭牌,是助力济宁市加快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的具体行动。作为省级主流媒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全力支持济宁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高地,全力支持济宁在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上实现新突破。
对于此次研修基地分别在孔子研究院、鲁源小镇揭牌,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建华表示,研修基地的设立是推动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实践,是开辟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留学生学习、体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张建华强调,近年来,济宁医学院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并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全过程,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化课程、开展系列中国国情教育活动等,推动学校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培养质量以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揭牌仪式前,与会领导嘉宾与留学生走进位于尼山脚下的鲁源小镇首开区,近距离参观了前导景观区、昌平水境和沉浸式研学示范区等景点,留学生们更是对在这个研修基地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充满期待。
在孔子研究院,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为设立在孔子研究院和鲁源小镇的济宁医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揭牌。随后,留学生们身着汉服,在研究院内体验了拓片等传统文化技艺。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体验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教会了我们与人相处和接人待物。”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代表Usama说,研修基地的成立,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能够更好地学习、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为促进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据悉,“济宁医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的设立,将成为各方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研修基地的设立和运行,凝聚起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强大合力,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修和交流中来,为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领导嘉宾与留学生合影留念。
留学生们走进鲁源小镇近距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朱湘华带队督导调研尼山文化片区重点项目建设 聚力攻坚,项目建设再提速
详见C02版
文旅融合擦亮运河文化名片 任城提升运河记忆文化街区
◎6月14日下午,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开展每周五集体学习活动。
◎6月18日上午,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推进办主任朱湘华到尼山文化片区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督导调研鲁源小镇、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项目进展,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
◎6月19日,济宁医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基地——鲁源小镇基地揭牌。
详见C04版
编辑:褚思雨 组版:李腾 校对:邓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