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丈井
2024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日,我和妻子驱车回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农村老家看望父母。从车里拿出买的新鲜水果和鲅鱼,进家和爸妈打个招呼,就开始到厨房洗水果给父母端上,接着洗鱼做菜,看到自来水哗哗地流着,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我的老家是胶东半岛丘陵地区的一个山村,在人口最多的时候,村子有六百多户人家,可能为节省土地的原因,全村呈方形,从河边排到山顶。我家靠近山顶,俗称北塂。居住在半山腰以上的村民,生产生活很不方便,农作物秋收的时候,推车得有人在前面拉,后边有人推;生活上,特别是吃水很困难。
  听老人讲,解放前我们村只有东沟、西沟和南河崖三口井,而全村的人都靠这三口井吃水,所以来井边挑水的人天天要挨帮排队。特别是住在北塂的人去南河崖井挑水路途远,而去东沟、西沟井挑水要穿山越沟极不方便。解放后,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村里出资确定在北塂打一口水井,以解决北塂片农户吃水难的问题。北塂接近山顶,地势较高,水线少而深,在老瓦匠刘书云的带领下,全村人共同努力,挖了一个非常大、很深的坑,才挖出一条水线,最后在坑底垫上三、四米深的乱石以利蓄水,再用石头垂直向上砌出了一个井身圆直径一米半左右、井口方一平米的竖井,水面到井口深达十一、二米,是邻近山区最深的一口井,村民按传统习惯,以市制长度称它为“三丈井”。“三丈井”的建成解决了北塂片村民的吃水问题。
  奶奶家和我家都住在离北塂“三丈井”不太远的地方。七十年代,我小的时候,父母一再告诫我不得在井边玩耍。七、八岁时,好奇心驱使,我偷偷地爬到井沿,往里一看,黑咕隆咚,深不见底,瘆人得慌,再不敢往下瞧了。大人挑水的时候,小孩子只能远远地看着。
  “三丈井”虽然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但每一次打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几户人家,用苎麻皮搓一根三丈多长、直径近一寸粗的井绳共用。每次去打水的时候,两只脚在井沿用力马步站稳,把铁筲挂在井绳钩子上,轻轻俯下身子,顺绳把铁筲缓缓放到井底水面,双臂快速用力晃动井绳,井绳带着铁筲翻倒在水里,待到水灌满之后,再抓紧井绳,一把一把地往上拔,慢慢地将盛满水的铁筲放在井边。等两个铁筲盛满了,用扁担挑在肩上走回家。这种活一般都是成年男子干的,大人不让小孩子去挑水,农家妇女也干不了这个,吃一担水很不容易。每当下雨天下雪天,北塂每个住户都会发愁这个挑水吃水的问题。每次天气变坏之前,北塂每家每户都出动到“三丈井”上去挑水。吃水是村民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北塂这“三丈井”没有井栏,只是井口比地面稍高一些。井周围用石板铺了二十平米见方的地面,砌了一圈半尺高的石头墙。可是挡不住畜类往井沿上跑,经常会有家畜掉在里面,有的猫狗跳井口玩,没抓住井沿摔在里面;有的鹅鸭跑到井边,东望西瞧,摇摇晃晃地,一头扎进井里。有时村民放篓子能把鹅鸭吊上来,而有时家畜掉里面人们还不知道。有一次,我哥去挑水,费事把力地拔上来一筲水,一看筲里有一只死猫,吓了一大跳。向大人反映以后,大人们用手电往井里去照,发现井底还有一只死猫。一个大人双手撑着井壁、两脚踩着石头缝下去,把死猫捞上来。当时水深也就比铁筲稍高一点,大人顺便掏了一掏“三丈井”。后来,“三丈井”定期有人检查,看看里面是否掉东西,每年也会淘几次井。这井里水的卫生保证不了,喝生水就会坏肚子。
  我记得,老爸在社办企业干会计,经常不能及时回家。而这时家里没有水,我们兄妹小,我妈自己的力量又不足以在“三丈井”里拔水,只得到很远的南河崖井挑水回家。挑水的时候,中间得歇息五、六次,费很长时间才能到家。每逢下雪或有霜的日子,对我家都是一种煎熬。井边石下雪或有霜太滑,成年男子都不敢上井上拔水。我妈只得在布鞋上绑上几道草绳,去南河崖井挑水。
  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我奶奶有一个办法。在雨季的时候,我奶奶提前将院子东边晾晒粮食的东平厢顶清扫干净,在下雨的时候,就用家里能盛水的器具盆、筲、缸将东平厢顶收集流下的水接满。将这些水一部分烧开了喝,剩下的用来洗菜、做饭、洗衣服。等到我和我哥、姐上到初中,有了力气,每次到我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帮我奶奶挑水。这就是家里最重要的事。
  进入八十年代,村民断断续续在自己家院里打一口井,安上手压的出水装置,俗称机井。至八十年代末,基本上全村一半有条件的家庭都在院子里有了机井。每次用水,先舀一瓢水倒在机井头里,再不停的使劲摇,利用大气压原理抽上水来。这样村民不再拔井绳挑水了,人们的幸福感满满地。
  九十年代,村集体出资和农户少出一部分,上了一个简易的自来水系统。在南河崖挖了一个大口井,用水泵把水抽到山顶大水泥池子里,再从水泥池里派水管到各家各户。每天早晚,按照东西南北不同的片区轮流放水。每天只供应早晚半个小时,所以家家户户都得准备一个大水缸。这样水的卫生也保证不了,但村里群众已经很满意了。
  进入新时代,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全省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意见》。政府水利部门逐村考察水情,免费打深水井,铺设到各户的自来水管网,使农村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特别是近年来,政府投资,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自来水的改造提升力度,重新改造水井和自来水管道。每个村井的水质都要通过专业机构化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新上了全自动抽水设备,管道提高标准重新敷设。我们村吹来了党和政府惠民的春风,水利部门在村里免费打了两口机井。一口打了一百三十多米,水量不足,又打了第二口井,直到水量充足、水质合格,保证全村二十四小时用水。现在每家每户一扭开水龙头,水就哗哗的流。老百姓真正吃上了安全、便捷的自来水,个个喜笑颜开,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老爸老妈都年过八旬了,老俩口经常唠叨:没想到还能吃上这么方便的水,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好咧,上炕吃饭了!”妻子的喊声,让我转回了思绪。吃完饭,我要去看看现已闲置、井口被石板封盖了的“三丈井”,那里有我许多童年的回忆。
(刘本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