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两万元,处罚实在是太轻了。鹅肠是用来吃的,质量要有保障。涉事企业被曝将鹅肠随意堆在地上,工人穿着胶鞋踩鹅肠挤粪便,用血水染色,生产环境更是脏乱差。这样“处理”鹅肠,简直就是拿消费者健康及相关法律法规当儿戏,必须予以严惩。
“脚踩鹅肠”事件有了处罚结果。近日,河南省清丰县农业农村局对涉事企业永官食品有限公司罚款2万元。看到这一处罚结果,许多人上网发声,表示难以接受。
也难怪网友不肯买账,这样处罚太“轻描淡写”了。
事发之后,当地相关部门曾第一时间发布通报,显示出对“脚踩鹅肠”事件的高度重视。成立联合调查组,责令涉事企业停产整顿,封存相关产品,控制相关责任人,一番“兴师动众”让人们对查处结果充满期待。孰料,等了将近一个月,只等来了对涉事企业罚款2万元的消息。这种“高举轻放”把不少人“晃”得不轻。
处罚实在是太轻了。鹅肠是用来吃的,质量要有保障。涉事企业被曝将鹅肠随意堆在地上,工人穿着胶鞋踩鹅肠挤粪便,用血水染色,生产环境更是脏乱差。这样“处理”鹅肠,简直就是拿消费者健康及相关法律法规当儿戏,必须予以严惩。
别说对涉事企业的处罚不应只是罚款,就算是就罚款而言,2万元也太少了。清丰县农业农村局做出如此处罚决定,依据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六十八条,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其实,按照这一条款,涉事企业面对的顶格处罚是5万元。从这个角度看,当地对涉事企业还是很“关照”的。
相比之下,外地的另一家涉事企业就没有这么“幸运”。当地有关部门不仅对涉事企业处以罚款,还命其召回已经出售的相关产品10.5吨,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涉事企业罚款5万元,罚款数额也是顶格的,并对该企业法定代表人罚款1万元。
面对这种“落差”,人们难免会问:两家企业犯了同样的错儿,为啥处罚结果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
就算当地能像其他地方那样,对涉事企业处以顶格罚款,不少人也会心绪难平。
近年来,“小过重罚”的事时有发生。个体户卖了一瓶78元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蔬菜店卖了5斤据查农残超标的芹菜,被处罚款6万元;采耳店被认定无证诊疗,收入2000元被罚22万元……每一个“小过重罚”的案例都会引发热议,饱受质疑。相比之下,“脚踩鹅肠”的问题明显更严重,即便是对涉事企业处以顶格罚款5万元,也已经显得轻了。只对涉事企业处罚款2万元,如此“大过轻罚”怎能让人信服?
公开信息显示,涉事企业是有“前科”的——曾因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0.7万元,并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未履行总金额达164.96万元。综合考虑,当地相关部门就更应该就涉及食品安全的产品类型、产量、流向市场的情况等,作出详细调查,并据此对涉事企业更严厉处罚,并将涉及食品卫生的产品处理好,督促涉事企业把问题整改好,这是社会关注的所在。网友之所以不买账,是因为仅仅对涉事企业处以2万元罚款,更像是一种“草草了事”的姿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